第 2 章(1 / 2)

過了中秋,文遠如正式走馬上任,十六、十七日,見衙門內各司各房頭目,而十八、十九兩日,則是見平丘府下轄十郡的知州。

待到二十這日旬假,遠如又特去專程去拜會了龐闕。

龐闕,字季堂,柱國大將軍,龐太傅第四子,自幼在軍中摸爬滾打,戰功赫赫。

長樂四年,他正值弱冠之年,收南蠻一十八族,意氣奮發;長樂十年,大周與西薑於烏秦一帶交戰,其率八千精兵連夜突襲,攻至西薑首府城下,後薑皇呈降書,嫁百合公主於當今聖上,兩國方休戰。

同年,龐闕官拜柱國將軍,駐守平丘府,再未歸京,曆有四年。

二月,龐府受去年九王爺一事牽連,滿門被抄,龐太傅被斬,長子飲鴆,二、三子流放南蠻,唯獨龐闕未被動一絲一毫,世人皆在揣度,聖上究竟會拿他如何。

直到四月裏,聖上正與眾臣複議南蠻各族之事時,突然親口感慨道:“季堂不錯,國之棟梁,是可用之才。”這事才算揭了過去。

如此,這平丘府什麼都沒變,還是他龐闕的天下。

龐府位於金州城北,足足占了半條街,門口石獅怒吼,端地就是氣勢滲人,在這樣個灰頭土臉的地方,倒顯得別具了些。

隨行的小廝去門房遞過拜帖,不一時,一個花甲老人出門見禮:“拜見文大人!請大人進廳內稍坐片刻。我家將軍去了營房,老奴這就派人速速去請。”文遠如拱手稱謝,跟著他進了府邸。

觸眼所及就是一堵墨綠殘缺影壁,上麵刻普通的鬆竹,抄手遊廊裏隨處可見用金箔做的蓮花,下麵綴著翠珠子,風一吹,叮叮咚咚地作響,煞是好聽。

文遠如暗自咋舌,不愧是柱國將軍。

待文遠如在前廳自顧喝到第四盞茶,龐闕也終於回來了。

那人頭係四方平定巾,著雪青色直身,領口下擺皆是繡銀色蓮花紋,如若不知身份,恐還以為是個普通文弱儒生罷了。他生得是一雙鳳目斜挑,細看之下,淩厲之氣更盛。

雖文遠如年長,但畢竟隻是個四品知府,而對方官居一品,他正要行拜禮,龐闕大步上前伸手扶住他,口中稱道:“之恒兄嚴重了,今日不過私下相會,不用拘禮。”

他又命下人添了一盞茶,兩人聊起金州此地風土人情,一派相談甚歡。

末了,龐闕邀文氏一家下月初十過府一敘,但他轉念思及家中並無當家主母,倒是多有不適,遂又定下屆時由文遠如做個東道,請諸人一聚。

龐闕此人常年行軍打仗,至今尚未娶妻。

當年京師之中,多少閨中女子眼巴巴地想嫁給龐府四公子,就連聖上都給指了一門婚事,龐闕他硬是讓聖上收回了成命。

待到平丘此地,媒人更是恨不得踏破將軍府,可都未曾能說動這位龐將軍,直到今年龐家出事,才漸漸沒了說親之人,冷清下來。

九月初十那日,文遠如果然依約,請了諸人前來。

文府門口往來絡繹不絕,都是金州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一時好不熱鬧。女眷們由丫鬟領著過了幾道垂花門進了內堂,男人們都留在外頭。

潘氏攜文墨並兩個小兒在內院,與那些夫人小姐說話逗趣,未過幾刻,文墨便與幾家的小姐們相熟了,姐姐妹妹的稱呼開,聚在一塊聊起天。

眾位金州城裏的小姐,平日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現在自是被文墨沿途的那些趣事,唬得一楞一愣,連帶著旁邊那些說著家長理短的婦孺們都湊過來聽著。

潘氏心下一笑,這墨丫頭人小鬼大,還是真有點本事。

文遠如攜長子在前廳招呼著,文筆自小對行軍打仗頗有興趣,因此自父親提及會請龐將軍過府,他就日思夜想地念叨著要見上一見,煩得連文墨都記住了龐闕這個名字。

可他今日跟著父親見著一個個來客都還不是將軍時,難免有些沉不住氣,此時,隻聽前頭有人通傳“龐將軍來了”,他一喜,就跟著眾人站起來迎了上去。

來人著素色粉白寬袖長袍,腰束鐵紅白玉腰帶,襯得人是越發貴氣,而那股子淩厲就少了些。

在場眾人自年初春節的龐府宴請後,已許久未見過龐闕本人,當下不少人就開始懊悔,原以為龐家出了事他一定會倒,誰知過了半年光景,他過得好好地,對比之下,似乎過得還越發滋潤,遂又紛紛與他攀談起來。

文遠如引著文筆上前,見過了龐闕。文筆喜上眉梢,恭敬地行了禮,又按耐不住道:“龐將軍,文筆自小多仰慕將軍之能,盼有朝一日亦能向將軍樣,為我大周開疆辟土。”

龐闕微微一笑:“之恒兄,你家小兒倒是不錯,甚對我脾氣,不如,讓他跟著我去軍中鍛煉個幾年,如何?”他笑意盈盈地看著文遠如,又轉而看向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