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2 / 2)

依照沈之嶽的吩咐,薑伯倫在澳門漫遊,盡快熟悉澳門。幸好新新酒店在市中心,所以步行就能走到澳門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他買了一張澳門地圖,記住了一條條街道的名字,然後走遍澳門的各個角落。

薑伯倫首先就是尋訪澳門的地標性建築大三巴。他走過狹小而彎曲的老街──大巴街,來到一個倚山而築的廣場,沿著寬大的68級石台階望上去,大三巴就在跟前!

拾級而上,薑伯倫走近大三巴。原來,所謂大三巴,其實是一堵斷牆而已!看上去,有點類似於中國傳統的牌坊。原來,那裏不僅是澳門當年最大的天主教堂,而且是當年遠東最大的天主教堂。這個教堂叫聖保祿教堂,於1602年奠基,1637年竣工。在1835年,教堂毀於大火,隻剩下這堵正門牆。盡管隻一堵殘壁,但是壁上諸多雕塑完整無缺。於是,人們決定保存這堵殘壁,而殘壁位於大巴街,有三個門,人們便稱之為“大三巴”。

薑伯倫還走訪了澳門的媽祖閣、總督府以及賭場等等。當薑伯倫走進賭場,看見那些精神專注的賭客,贏了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輸了就滿臉淚花、垂頭喪氣,他意識到自己這次進大陸,也仿佛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博,贏了可以回台北過安穩日子,輸了就成為大陸的階下囚,甚至喪命九泉。

一個多星期下來,薑伯倫對澳門已經相當熟悉。在這段時間,薑伯倫還多次跟沈之嶽以及他的女秘書見麵。他們都稱薑伯倫為“許子東同誌”,以便使他盡快習慣這個新名字以及“同誌”之類的稱呼。

沈之嶽還讓薑伯倫前往關閘,暗暗觀察從澳門進入大陸的途徑。澳門原本是一個四周環水的海島。後來,由於泥沙淤積,使澳門島與大陸廣東的珠海連成一體,於是成了半島。澳門與珠海之間窄窄的連接處,叫作蓮花莖。在蓮花莖珠海這邊是拱北,在澳門這邊則是關閘。

終於到了薑伯倫前往大陸的日子。沈之嶽和女秘書隻在同盟酒店跟他握別,沒有送他去關閘。沈之嶽說,他已經發現共諜在跟蹤他。

薑伯倫拎著一隻皮箱,坐上人力車,前往關閘。

關閘海關那裏辦事的是穿葡萄牙警察製服的工作人員。薑伯倫拿出事先填好的出境表格以及回鄉證,用英語跟他們打招呼。“許子東”很順利就辦好了出境手續。

走過關閘,前麵便是拱北海關。遠遠看到了五星紅旗,看到了中國公安人員,薑伯倫心裏一陣緊張,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薑伯倫鎮定了一下,加入排隊等候的行列。

“您好先生,請出示證件。”終於輪到薑伯倫,一位女公安笑容可掬地對薑伯倫說。

薑伯倫感到奇怪,大陸不是說都叫“同誌”嗎?這位女公安怎麼會叫自己“先生”呢?他趕緊把入境表以及回鄉證遞上。

女公安審視了一下回鄉證上的照片,然後抬頭朝薑伯倫看了一下。當兩人的目光相碰時,薑伯倫的心像觸電似的,打了一個寒戰,所幸沒有給女公安看出來。

“砰”的一聲,女公安在他的回鄉證上蓋上鋼印,然後遞還給薑伯倫。

“許先生,祝您回鄉快樂!”聽到女公安這句話,薑伯倫才回過神來。

“謝謝,同誌。謝謝,同誌。”薑伯倫連聲道謝,取回了回鄉證。

薑伯倫沒有想到,“過關”竟然是這麼順利。

一路輕鬆,一溜小跑,薑伯倫走過了拱北海關,進入廣東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