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能說的秘密(1 / 2)

晚上九點,七苦酒吧。

吳清來的時候隻有十六歲,因為年齡的原因,表演的時候也總是帶著一張麵具以掩飾自己未成年的事情,之後也就養成了表演時戴麵具的習慣,麵具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隻是市麵上能夠見到的普通純白麵具,不過這兩年來吳清表演所戴的麵具都會經過學過國畫的吳迪的加工,或花或草或魚,反正就沒有重樣過。同時為了表演的效果,每隔一段時間,吳迪也主動會重新給他畫一批麵具,讓他可以根據表演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麵具,這也逐漸變成了他特有的一種標誌。

因為大多數表演時使用的道具都不能讓外人知道,需要保密,所以殷素素就專門給他騰出來一件不大的房間用來堆放他平時表演所用的道具,此時他正在這個房間裏的沙發上閉目養神,房間裏的道具不多,零零散散加起來也超不過三十件,這也和吳清的表演習慣有關。

就像大樹抽枝,花朵吐蕊一樣,各行各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長處不同的分支,演化成不同的流派。魔術這一新興的行業也不例外,起初還大致可分為了以道具為表演基礎的道具派和依賴與自身手法技藝的技巧派。

和別的那些喜歡用巧妙的道具來達到魔術效果的道具派不一樣的是,今天,吳清這個震撼了所有人的魔術師更加青睞於那些純粹依靠著手法和技巧來達到的效果的魔術,當然發展到現在,兩流派之間已經沒有了明顯的界限,自然也就沒有誰比誰更高一籌的說話了。

事實上,此時的兩流派之間或多或少的都會利用到對方流派的技藝,沒有哪一個道具派的魔術師在表演的時候不會用到引導,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技巧,也沒有哪一個技術派的魔術師單純的是靠一雙手來變魔術的,即使是最簡單最常見的紙牌類的魔術,說到底撲克牌也算是一種道具。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有屬於自己行業的不成文的規則,隻要你在這個行業裏你就要遵循這個規則。

魔術界有一條眾所周知的行規,那就是不在同一觀眾前表演同一套魔術,這也就是很少有魔術師“駐紮”在某地定期性的表演了。因為這就意味著你要在“駐紮”的地方表演不同的魔術,如果時間間隔長的話,這也沒有什麼,反正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創作聯係新的魔術。但是吳清卻沒有那麼多時間,白天他的時間都用在了學校裏,隻有晚上有一段時間用在魔術上,如果他隻是一個普通的魔術師的話,即使一套魔術再如何巧妙,再如何神奇,看了兩年一百多遍也就沒有什麼驚喜可言了,所幸的是他也並不是普通的魔術師。

從吳清有記憶以來就住在他們家隔壁的那個愛好十分廣泛的林叔,是吳清魔術的領路人,那一年,吳清才上小學六年級。

那年的某一個稀鬆平常的日子裏,來吳清家借醬油的林不平在等吳清媽去拿醬油的時間裏,正好遇見了放學回家的吳清和吳迪,也不知是興起還是真的喜歡小孩子,林不平就用手中拿著的那個大蔥表演起了魔術,隻是簡單借位魔術,卻成功的勾起了當時還是稚童的吳清的興趣,自那以後隔三差五吳清就會跑到隔壁向林不平請教魔術,學會之後就會跑回來給家裏人表演,這也成了當時吳家一個頗為有趣的家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