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為夢想飛奔,有一天,你也能變成女王(1 / 1)

——讀《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及《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愛麗絲從頭到尾都在勇敢地、不懈地追求她想追到和見到的東西!當愛麗絲掉進兔子洞時,並沒有一絲害怕和難過,她反而很驕傲地說:“我摔過了這麼大的一回跤,以後再從梯子上滾下去可算不上什麼啦!爸爸媽媽和姐姐一定會認為我膽子很大的!哼,哪怕以後從房頂上摔下去,我也能忍住一句都不提!”

當你還在為一些小事哭哭啼啼時,七歲多的愛麗絲已經具備了足夠堅強的毅力。當她來到大廳,用那把小鑰匙試了一遍都沒成功之後,她並沒有放棄,而是決定再試,顯示了愛麗絲的細心和耐性。當她發現小花園,決定進花園的那一刻起,她的花園夢想旅程正式展開。而且愛麗絲喜歡給自己定計劃:長回原來的大小和到小花園裏去。就像在鏡子裏的世界時,她並沒有因為總是到不了屋子對麵的山上而馬上放棄,在多次努力之後,終於找到了到達小山的方法。

當愛麗絲遇到不順心的事,比如沒法爬上桌子拿到使身體變大的藥水、沒法縮小進到花園時,她就會哭,但她懂得怎麼安慰自己:“別哭啊,你這孩子,哭有什麼用?我命令你立刻住聲!不許哭!”

當她看到自己變得與大廳一樣高、頭頂到天花板上時,她並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惦記著怎麼給雙腳送鞋子穿。

盡管她在老鼠和鳥兒麵前談起貓咪如何抓他們,還不懂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但她的樂觀和勇敢貫穿始終。特別是當她在森林裏遇到一隻攻擊她的狗時,立刻拿起樹枝自衛,機靈地躲藏,懂得見機就跑,很能保護自己。

她勇於嚐試和行動,不像魚跟班似的總在門外徘徊。遇到誰,她都很有禮貌地問好,盡管總不能得到同樣的禮遇,談話總是很不投機,比如麵對看不出腰和脖子的矮胖子時,她會誇他領帶或者是腰帶很漂亮。而且她總是很有禮貌地回答別人的問話,向別人問路。

愛麗絲在尋找花園的過程中還愛打抱不平。當紅心王後要砍三個把紅玫瑰種成白玫瑰的花匠時,她熱心地把他們藏到一個大花盆裏。她一點兒也不怕國王和王後駕到,當別人都頭朝下趴在地上時,她好奇地站著觀看。而且她很清楚他們隻是一副紙牌,當王後嚷著要砍掉她的頭時,她毫無懼色地說她瞎說,反而讓王後住嘴了。在法庭上,她大聲抗議國王和王後對被告的誣陷,駁斥無理的判決。

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善良和細心著實讓人感動。回到故事開頭,當愛麗絲經過一個架子的時候,她伸手把一個小瓶子拿了出來。瓶上寫的是“橙子果醬”,可裏頭都空了,真失望,但她沒有把瓶子扔掉,怕瓶子掉下去砸到人。所以,經過下一個櫃子時,她又輕輕地放了回去。我想,這必定是來自於家長的言傳身教吧。我終於在故事後麵找到答案:“我媽媽說過,世界上的事情能做得好是因為人人都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愛麗絲的這句話點出了家教,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母親對孩子處理複雜事物的理念和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般像愛麗絲這麼聰明的孩子往往聽過一遍就會記住。愛麗絲的確很愛學習,喜歡問問題,喜歡刨根究底。她也的確學到了不少課本裏麵沒有的東西,學詩歌、學跳龍蝦的四對舞、學畫畫。所以愛麗絲以親身經曆告訴我們,不要怕與人交流,交流是一門藝術,跟各色各樣的人交流,能夠獲取許許多多五花八門的知識,然後我們再從中提取對自身有益的那部分。

愛麗絲真是一個執著於自己的夢想的好孩子。她穿過鏡子來到鏡中的世界,為變成王後全力以赴。她走在與象棋布局一樣的田地裏,遇到了告訴她隻有拚命跑才能保持在原地的紅棋王後,因為不跑就會後退,並且告訴她如何成為王後。她沒買票就上了一列能夠跳過小溪的火車;遇到了會說話的蚊子;當她走到丟失名字的樹林時,就以“我不能後退”來鼓勵自己;她還遇到了自認為“一百零一歲五個月零一天”的邋遢的白棋王後,給她灌輸了許多有趣、新鮮的見解;還有永遠呆在矮牆上的矮胖子、名為保護別人自己卻頻頻摔跤且以發明家自詡的白騎士。愛麗絲最終戴上王冠,與白棋王後、紅棋王後一起討論算術、麵包製作、語言、打雷等問題,盡管總是很無厘頭。最終與她們共進晚餐,還給羊腿鞠躬還禮。不管怎樣,愛麗絲達到目標了。

另外,我還注意到,在《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裏,“那些靠在壁爐牆上的畫會活動,擺在壁爐台上的座鍾有一個小老頭,正衝著愛麗絲做鬼臉。”這些不正是《哈利·波特》最原始的借鑒嗎?那麼我相信,朋友們,隻要我們仔細去讀、去思考、去體驗《愛麗絲漫遊記》帶給我們的樂趣,想必也能由此受到啟發。或許有一天,你就能寫出比羅琳還棒、還要風靡全球的故事來。

(王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