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行
卷首語
作者:張路平
澳門的群體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周六上午,我們從珠海拱北口岸出關,去考察。
澳門體育發展局的工作人員,娓娓道來,我們聽明白了,他們除了平時的大力宣傳外,每年還參加“國際挑戰日”,讓全城居民“動”起來,每人運動15分鍾。至於形式,隨便,隻要你“比平時的心跳快”就行。你參加了,打電話或發傳真給組織者,他們統計出一個總數字,上報國際健身與大眾體育協會(TAFISA)。
TAFISA事先就替澳門選定了對手城市,兩城根據各自上報的數字定輸贏。贏者有權利將城旗插至對方的市政廣場,為期一周。
這麼嚴肅的事兒,居然是這麼一個稀鬆的程序,我們麵麵相覷,並不斷質疑數據的真實性。對方溫和地回答,澳門是個誠信之地,沒有人亂來,所以數據絕對沒有問題。“挑戰”12年來,有輸有贏,絕不會為了贏而造假。
但是,我們都相信,挪移到內地後,這活動肯定就走樣了。就算有監督,也難保不摻假,更別提純粹依靠自覺了。此活動能否在內地複製,同行者都存疑。
回到酒店,上網,看到陝西莊朵朵為謀求自身權益的“爆料”。冒名頂替、更改年齡,並親見隊友疑似服用興奮劑等等。其實這算不上新聞,因為在體育界,早已見怪不怪。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她自我毀滅的方式和當下的生活困境。
誠信缺失,不是一個體育問題。在一個道德滑坡的社會,沒有任何領域可以幸免。
誠信在中國內地,是很難尋覓的東西,甚至算得上全民造假。在利益交換的平台上,隻有作假,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就算是被曝光,比如莊朵朵“控訴”的陝西和延安兩級體育局,也談不上人格破產和奇恥大辱,頂多算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操作過失。
可以想見的是,那個在澳門玩得風生水起的群體項目,一旦引入內地,必然成為笑談,各城市百分之百地會根據需要,而不是實際情況,來填寫數字。一場數字大賽,有意義嗎?
誠信的常識,公平的常識,遵守規則的常識,這是體育的本義,我們卻離它越來越遠。與身體健康相比,也許,人格的健康才是最急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