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研發基地(1 / 2)

這個電解銅廠的生產設備很多都是80、90年代留下來的,像什麼分離器,吊機,掛板機之類的機械,上麵的銘牌甚至都有80年代的。

但是,卻不要小瞧了這些機械,這些機器年代很舊但是機器卻不舊,都被拾掇的幹幹淨淨,很多還刷上了新漆。而且,這不是那種為了麵子而做的麵子工程,而是貨真價實的愛護這些機械。

很多的機器上都有修補焊接的痕跡,在很多正規的機械邊角,甚至會焊接上一些更適應生產而加裝的功能焊件。

李老說的沒錯,這個廠子的確有種老一代工人白手起家的意思,很多的機械都經過相當大膽的改進,盡管因為技術和資金的局限,這些改進並沒有達到最大效果,但是卻多少能夠增加生產效率。

廠裏陪同的人,正是廠長李漢民,他不好意思的指著那幾個焊接的地方說道:“這個東西架在這裏,就能讓漏液基本消失,能夠增加效率。”又指著另一處道:“那個東西別看破,放在那裏,能節能不少……”

李漢民是個57、8的漢子,頭發有點花白,帶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有點技術人員的架勢。但是看起來一點也不文縐縐的,雙手結滿了繭。據他說,他是脫產的,手上的繭多數都是做研究,改造的時候留下的。

錢多多對這個人的印象不錯,當個企業家,商人什麼的,不適合不適合就是盤白菜。他更像是個研究人員,工程師技術員之類的職業才更適合他。

看完了廠房機械之後,錢多多的主意就打定了,接著又和這個李漢民交談一番,主要是對廠裏人員的技術水平的。

李漢民拍著胸脯保證,道:“技術上沒的說,都是老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而且,其中還有幾個子弟工,都是上過專門的學校的,本來別的廠子都是搶著要的,他們念舊才回來的。”

錢多多自然不會就此相信他的一番說辭,說道:“這樣吧,李廠長,你將這些工人集中起來,做一個業務考試。”

李漢民有點苦了臉,道:“技術上是沒有問題,但是你要是讓他們專門的上考場拿筆杆子,那他們就懵了啊。”

錢多多道:“那就不上考場,咱們就在電解車間考,實際生產進行考察。”

這下李漢民就同意了。

幾天後,簡單的考試就結束了。

李漢民真的沒有說錯,這裏的工人的確相當好,許多的工人都是有生產思維的,除了按按鈕之外,對於生產相關業務的確是很熟的。李老在外雇的幾個工程師也對這些工人讚不絕口,說這些工人要是拿到別的工廠去,怎麼也算是業務骨幹了。

李漢民聽了很高興,但是引來了錢多多鄙視,你也就是當當技術人員的料,當商人根本不合格。

這個李漢民對於職工是非常好的,對於技術工人,工程師之類的尤其是如此。工廠這些年產生的利潤,很大部分都是給職工增加工資了,工廠的職工工資能夠匹敵國營大廠,技術人員的工資更是高於國營廠技術人員。

所以,這個廠子的技術人員的儲備才這麼高,人員也不曾流走。李漢民明白技術的重要性,技術人員是留住了,但是連電解廠技術升級的資金都給用光就有點過了。當然,實際上李漢民對於商業規律是完全不理解的,什麼是企業再發展基金估計都不知道。

一番考察就算是結束了,廠址,設備,錢多多覺得無所謂。但是這個電解廠的運營資質和廠裏的技術員工對於錢多多可算是撿到寶了,自然不能放棄。

李漢民的一應條件統統滿足,廠裏職工全部接收。廠子總共的價格是6000萬華夏幣,這些錢一分錢也沒有落到李漢民手裏,一部分補交了職工的各種保險,另一部分幹脆是用來還債。李漢民的商業頭腦很可能是負的,忙了十幾年,什麼也沒有撈到。

錢多多還提了一個要求,李漢民必須脫離廠長的職務,轉任技術主管。這人的商業頭腦不行,安心的做技術工人去吧。

李漢民脫離廠長職務,自然是應有之事,不然怎麼算是賣出廠子。但是轉任了技術主管,卻更讓這個老廠長大為高興,直說自己不是做廠長的料,還是搞技術舒服。

*************

電解銅廠收購完畢,剩下的轉讓手續,人員薪酬,恢複生產等相關問題,自然有李老負責。

錢多多的打算是先讓電解銅廠先生產著,這樣就能夠讓自己在深藍港裏存著的電解銅盡快洗白,賣出資金後才能夠改造升級電解廠。

錢多多則帶著李漢民和數個挑選出的科研骨幹返回了秦省長安,帶他們前往了正在興建中的‘重金屬集團’的總部。

重金屬集團的總部大樓目前還沒有,隻有一個簡單的租賃的辦公區。在長安開發區的規劃地皮上,優先建設的是重金屬集團的金屬研發基地。兩棟獨立的15米高的實驗區,裏麵已經購買了一批實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