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1年是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爆發了燕趙都代大戰,趙國取得勝利。同年秋,叱吒風雲的老秦昭王去世了。在五十六年執政的烽煙烈火中,秦昭王狠狠打擊了六國諸侯,最終被上帝請去一起吃點心了。同年,楚國的上國柱景陽(驚弓之鳥的那一位)也終於不再驚了,去世了;趙國的平原君同誌也在前一年去世了。曾經煊赫的英雄暫時謝幕,這時候,新一代的驕子和鬥士們,又登上了曆史舞台:這一年的初冬,一行車馬冒著斜風細雨,離開趙國,向著函穀關方向,遲緩地開過來了。他們頭頂上盤旋著來自遠山的鳥群,兩旁伴著飄零入泥的霜葉。車上坐的這個八歲孩子,正是未來“頓戟一怒,令天下伏屍遍野”的秦始皇!當是叫作趙政,尚偎依在媽媽邯鄲姬的臂彎裏。

這一隊初冬原野上行走的車馬,一路通行無阻,因為有秦趙兩國使節者護送著。使著們手握著“節”前行,相當於八輛警車開道,引導著趙政母子的車隊。每逢行至道路上修的關隘,使者一舉手中的“節”,關隘守軍看見,立刻立正敬禮,開關放行。沿途驛站一看這“節”,立刻一律提供住宿飲食,免費的。“節”是政府頒發的通行證,樣子像個竹筒,是個青銅小工藝品,跑馬狀或者圓筒狀。有了這個東西,遇到交通阻塞,還可以優先通過,宣布戒嚴也不受限製。所以使者如今又叫“使節”。

車上的趙政,這時候已經有八歲了。不過以往的八年中,他實在是悲慘得很。在他兩歲多的時候,邯鄲被王鐵漢“王齙”先生圍攻了一年多,形勢危急。城裏的趙孝成王發火了,下令把秦國人質“子異”套上橙黃色的衣裳,捆起來押到城樓上示眾,要挾秦軍撤退。

但是秦軍不退。

趙孝成王見狀,就打算殺了人質子異。呂不韋趕緊給看守子異的軍吏行了六百斤黃金(這是呂不韋老爹爹的最後一點家底了)的賄賂,子異從看守所裏逃了出來。軍吏還幫忙把他們弄出了城,倆人逃奔了城外的王齙軍,隨即去到鹹陽。

趙孝成王看見人質跑了,就又要殺人質的妻子、小兒--邯鄲姬和趙政。邯鄲姬勇敢地抱著兩歲的趙政,在邯鄲城裏像超生遊擊隊那樣東躲西藏。趙孝成王抓不到這娘倆,無計可施。

呂不韋通過賄賂,居然使得子異出逃出城,而趙孝成王在城內通緝邯鄲姬母子倆數年,卻抓不到這兩口。可見趙國的吏治敗壞已到極端。不走法家的路子,終於至此。這樣昏亂和低效的征服,即便在“邯鄲之難”趙國未亡,將來又能怎樣?

寒雨裏的泥漿爬上行路者的鞋和馬車車輪,馬匹嘶叫著,直奔函穀關。車上的小趙政,模樣長得並不可觀。據後來目擊者介紹,他是“長目、摯鳥膺、豺聲”,就是細長的眼睛,胸廓鼓鼓的,聲音嘶啞像野獸。不知為何發育成這樣。不過,小趙政的體格蠻好的,後來他每天披閱公文以斤來論,達不到五十斤的竹簡量(需要倆人扛進屋來)就不睡覺。並且荊軻拿著匕首繞著柱子追了他好幾圈都追不上。後來又曾經十年之中五次出巡全國,坐著木軲轆車到處顛簸,除了西南地區,幾乎把中國都跑遍了,一直跑到了五十歲才死。都說明他身體頗健。並且他還熱衷帆船航海運動,在海上乘風破浪,用連弩親自射殺大魚,而當時他正是五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