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嚐君撅著嘴,北上兩百多公裏,來到了河北邯鄲,向趙惠文王(趙武靈王的小兒子)苦笑著說:“文願借兵以救魏。”“文”是孟嚐君田文的名,古人名賤字貴,對人自稱要稱名。

趙惠文王卻說:“寡人不能。”

孟嚐君打小招待賓客,口才就好,說:“我敢於向您借兵,是因為忠於您啊!”

趙惠文王很詫異:“什麼意思啊?”

“魏國之地歲危,而民歲死,這不是因為魏兵弱於趙兵,而是我們西邊與秦接壤。趙國之地得以保全,靠的是有魏在南邊吸引秦人‘火力’。現在假如魏國完蛋了,趙國之地也就要‘歲危而民歲死’了。”

孟嚐君語鋒犀利,拿出唇齒相依的道理,而且從前替齊湣王上書趙惠文王的人也是這樣預言的,秦侵韓侵魏之後,就要北上摸趙國後腰。趙惠文王不傻,隻得許諾起兵十萬,戰車三百乘,助魏禦秦。

孟嚐君繼續向北到燕國,到北京西南郊的燕國都城求救於燕昭王。

燕昭王心想,我們跟秦人老遠挨不著邊,跟你們魏國也隔著幾百裏遠,你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我是沒有用的。何況燕國兵正跟著樂毅在齊國搶城池呢,哪肯分兵救魏?於是他推搪道:“我們燕國連續兩年不熟(就是莊稼欠收的意思),我們燕兵想行數千裏而救魏,沒那個能力啊。”(其實從燕到魏,沒有數千裏遠,也就一千裏,但是燕昭王為了推脫,故意誇大難度。)

孟嚐君這回口氣卻變硬了,使出流氓手段--你不救我,我打你你信不信!這個“渺小丈夫耳”孟嚐君說:“現在秦人攻魏就在眼前,魏國的台子已經被燒了,野生動物園也被奪了。魏國實在不行了,隻好割出半國土地與秦講和,然後再到北邊你們這裏奪土地,補償我們在西邊丟給秦國人的地盤。我們魏軍結合秦人、韓人、趙人,以四國之眾攻燕。你們燕國還想有活嗎?就怕你會死得很難看呐!”

好嘛,有這麼求救的嗎?燕昭王連連作揖,好了好了,寡人怕了你了。於是答應起軍八萬,車輛百乘,跟著孟嚐君回去救魏。

燕趙健兒合兵十八萬,南下中原與秦人遊戲。秦軍將領據說是白瘋子“白起”,雖然以善用兵著稱,但師力已疲,被燕趙前來救魏的大軍所包圍,“兵困於林中”。林地是不適合作戰的,森林裏既不便於防守也不便於據之而進攻大梁,給養運輸也極為困難。燕趙之兵又是新的生力軍,於是白起開始退卻。那些被燒毀了家園的野獸也跑出來頂秦軍的屁股。白起終於沒有喝到飲料,幹脆灰溜溜地撤退回國。秦人趁發球齊國的機會,爭地於中原的想法落空了。

次年,白起又來攻大梁,但是半途而返。

魏國在中原中東部(都城大梁--開封),韓國在中原西部(都城新鄭),再西就是秦。

從前,替齊湣王上書趙惠文王的那人說的是:趁著列國在秦的慫恿下打齊,秦檜趁機侵割韓國,然後依次到魏、趙。這裏秦卻是先打了魏國。這大約是因為秦國相國魏冉想得到齊國占領的宋國的“大上海”陶邑做自己的私人封邑,並且要鞏固住這個封邑,而魏國就在陶邑西邊不遠,魏冉命秦軍打魏國大梁,大約就是為了加強陶邑的外圍安全。所以,他的私人利益考慮,使得秦軍朝著不當的地方去喝汽水了。這是權臣誤國的地方。出函穀關四百多裏才是大梁,這實在不是就近喝汽水。如果打韓,當不至於一無所得。

這時候,也不知是魏國找的人,替自己轉移災禍,還是秦國國內的有智之士,總之這人就上書秦昭王,建議改變攻掠大梁的計劃:前番,公元前284年,秦人慫恿諸侯攻齊--發球齊國。球把齊人打得焦頭爛額。趁著這個發球機會,在齊人自命難保、無能幹預的情況下,秦兵就近略地,疾攻大梁,這個路子是對的。但是,魏國是山東諸侯之腰啊,被山東諸侯四麵包圍。就好像一條蛇,你擊它的尾巴,它的頭就來救,你打它的頭,它的尾巴來救,你打它中間,則頭尾都救。魏國就出於中間的脊處,您打它,是表示要斷山東諸侯(指崤山的函穀關以東諸侯)的脊,所以山東諸侯首尾來救自己的中身,是必然的。燕趙也確實來救了。如今山東諸侯尚強,您非要打魏,秦國之憂是立等可待。不如改南下攻楚。楚國兵弱,二十年前已元氣大傷,且楚國偏遠在南,天下諸侯不便於去救,攻楚可以直接擴大秦人地盤。(這等於客觀上批評了魏冉的計劃。)

秦昭王批準了這一建議,對白起說:“我們去滅楚國吧。”總之這次球不能白發了。大梁的汽水喝不到,我們改去南方喝汽水吧!總之,齊國已經被打殘廢了,我們去哪裏喝汽水都自在隨意得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