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老道士(1 / 3)

浩蕩的朝陽照破萬朵雲霞,在天邊凝成一片金光璀璨的雲霧長河。

“鐺——”

“鐺——”

“鐺——”

三道鍾聲響起,一聲比一聲雄渾,似從四麵八方湧來,叩醒晨昏,空穀留響。

一片雲海中,沿著鍾聲尋蹤而去,隻見,一條蜿蜒曲折的棧道穿行而過,猶如一條腹藏利爪頭角崢嶸的蛟龍,繞著少華山陡峭的絕壁緩緩爬向那漫漫雲霞之上,如天上仙境般的巍峨宮殿群。

少華首峰,三清道宮。

華夏大地碩果僅存的修行道統之一。

曆代護道真人,驚才絕豔,力冠當代。

如今,末法當世。

這一代護道真人更是震古爍今,以大毅力大智慧劈開末大道晦澀,直達天人合一之境,成為三百年內唯一超凡大宗師,執華夏大地之牛耳。

此時,大氣堂皇的三清殿外。

一個眉目清秀,氣息純淨的小道士,盤坐於皓首白發的老道士身前,搖頭晃腦地背誦著三清山築基功夫“正反兩氣陰陽通行拳”。

“養乎其精,血湧五髒,發乎其神,目虛生光,氣遊天地,我合陰陽……”

清朗之聲,抑揚頓挫,不絕於耳。

不遠處,寬闊的道坪前,一群著灰白色道袍的道士,迎著初升的朝陽,聞歌起舞,綿軟而有力的拳腳舒展開出,浩蕩如一,姿態怡然,好似與天地自然相合,舉手投足間清風蕩漾,浩氣流淌。

小道士念誦完道歌,唱了個謁,道一聲無量天尊,起身,恭恭敬敬地返回老道士身側,輕聲道:“師祖,早課已畢。”

老道士便是這一代三清山護道真人,據說是七十年前拜入三清山門下,俗世之名已經無法追溯,後來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輩分也大了,三清山內不管年歲大小皆稱師祖,於是道號也漸漸被遺忘,隻有當年華夏大地最老那一輩才能憶起那個如星辰璀璨的名諱,其餘人也隻知道眼前這位普普通通的老道士,便是當今天下第一人。

老道士睜開雙眼,目光中猶如篆刻著歲月滄桑,沉靜,晦澀。

“鍾聲響了幾下?”老道士問道。

“回師祖,與往常一致無二,母鍾三下,子鍾九下,輔鍾三十七下,一共四十九下。”小道士疑惑地回道,不明白老道士為什麼問這個,晨鍾響四十九下,是三清山開山以來的慣例,其源頭能追溯至南宋時期,這麼多年下來,從來沒有見過晨鍾有過遺漏。

老道士淡淡笑了起來,從道袍下,緩緩伸出一隻白皙不遜少年的手掌,道:“四十九響,大道有缺,如此,不美。”

聲音不大,卻圓潤有力,蕩開,似有無窮道韻,令人癡迷。

小道士不明所以,連帶著道坪上打拳的道士們都停了下來,不知道這位平日裏少言寡語的師祖的意思,卻也不敢怠慢,看著老道士。

下一刻,所有人都驚起一聲雞皮疙瘩,驚呼出聲。

一股無形之風將眾人撫開,如大江奔流,一瀉千裏。

隻聽,“咚”的一聲。

無邊渾厚的鍾聲響徹群山,空穀飛鳥驚起山林獸群。

日醒峰上,那最顯眼的高處,那尊古拙的大鍾上,竟赫然印上了一隻三尺多深,巨大無比的掌印。

小道士感覺脖子都僵住了,腦子裏一片空空,目瞪口呆地看著老道士伸出的那隻白淨的手掌,呆呆地想道:”這是仙人的手段嗎!那麼遠的地方,竟然能憑空打出如此深厚巨大的掌印,這可是昔日宋王命人鑄就傳世的道鍾啊,足足十二丈高的道鍾怎麼就能打出這樣的掌印!”

“道明。”

“呃呃?”小道士迷迷糊糊地看著老道士。

“即今日起,你為下一代護道真人,入道藏隨老宮主修行。”

說完,老道士一步踏出。

空中漾起一圈圈漣漪。

轉瞬之間,身影已經在百丈之外。

老道士信步而來,一步既是百丈之遙,不過寸許光陰,便消失在群山之間,不見蹤影。

等到老道士全然不見了蹤影,小道士才回過神來,瞳孔極致收縮。

雖然自六年前,老道士收他於座下,教他修行築基,全山上下就已經默許他是下一代護道真人,但是他還是沒有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這麼猝不及防。

師祖走了,要去幹嘛?

莫非真的修成了真仙,要踏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