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樂洞:南高峰下煙霞嶺上有煙霞三洞,即石屋洞、水樂洞、煙霞洞。由石屋洞往前約500米,即是水樂洞。洞深60餘米,洞口有清泉流出,聲如金石,十分悅耳。

春去秋來,祝英台、梁山伯在萬鬆書院讀書不覺已經一年。兩人同窗共讀,情同手足,同院書生都很羨慕這一對好兄弟。但是,書院裏有錢、馬、楊三個書生,家居杭城,有錢有勢,一天到晚遊蕩,還看不起外地同學。英台年少氣盛,不免挖苦幾句。這三人懷恨在心,總想找個機會捉弄英台一下。

這年清明節,書院放假一天。山伯到城裏去買筆墨紙硯,英台在房中看書。三個蠢書生見梁山伯進城去了,便暗暗商定,約英台遊湖,吟詩作對,戲弄英台一番。他們知道英台一定不肯賞臉,就想出個激將法,有意對英台說:“我們三人也算是飽學之士,諒書院也沒人敢與我們比試。英台兄如有膽量,不妨到湖邊一試。”英台聽了,杏眼圓睜,便說:“好啊!既然三位仁兄有此雅興,小弟一定奉陪啦。”便隨著三個書生一起到了清波門,雇上遊船,往湖中蕩去。

上了遊船,英台無心賞景,便開口道:“既要吟詩作對,就請哪位仁兄先出句。”錢書生以年長自居,指了指自己手上的扇子,搖頭晃腦地說:“手上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出。”

英台望見岸上農夫在車水灌田,不假思索地答道:“腳下車,車水水隨車,車轉水流。”

馬書生也不示弱,說道:“四書五經,全憑文章滿腹;才氣橫溢,他日金榜題名。”

英台聽了肉麻,便隨口諷刺道:“金銀珠寶,全憑趨炎附勢;才疏學淺,他日名落孫山。”

三個蠢書生自恃家裏有錢有勢,想壓壓英台,想不到英台不留情麵,好一番挖苦。

英台回敬了兩聯,也覺得出了口氣。回頭想想,今天隻有我一人,何況自己又是女兒身,如果他們一時氣惱,惡作劇起來,自己就要吃眼前虧了。於是,她婉轉地說:“剛才小弟多有冒犯,請三位仁兄多多包涵。吟詩作對,要有好酒助興。今日小弟做東,到南

屏山酒家叫些酒菜來,不知三位仁兄意下如何?”

三人平日就是酒囊飯袋,這時酒癮也上來了,想著今日一定要灌醉英台,就回答說:“今日是我們做東,應該我們請客。”吩咐船家在雷峰塔靠岸,叫祝英台船上稍候,便興衝衝上岸沽酒買菜去啦。

祝英台看他們三人上了岸,自己也急忙上岸,直向赤山埠奔去。等到那三人叫了酒菜上船,一看不見了祝英台,才知上當。

再說山伯買了筆墨紙硯回來,不見英台,一問先生,知被人拉去遊湖了,急急趕到清波門船埠。問船家,知道他們向南山而去,便雇船追去。追到雷峰塔前,隻見三位書生在遊船上劃拳猜枚。船家告訴山伯,英台早已上岸往赤山埠方向而去,山伯便棄船上岸,一路尋去。

山伯邊走邊想,平時與英台遊湖時,英台總愛到水樂洞去,那裏是個讀書吟詩的好地方,今天會不會躲到水樂洞去了?到了水樂洞口一看,不見人影,就摸進洞去,果然見英台一人坐在那裏打瞌睡。他怕祝英台著涼,便脫下衣衫,輕輕披在英台身上。英台醒來,一見是山伯,頓時如見親人,眼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

後來,杭城父老便在水樂洞裏塑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像,紀念祝英台落難水樂洞。

莫 高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