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我們有一個獨生子,慶雲除了在學習上對他嚴格要求外,更注重對他的品德素質教育,看到兒子懶散的壞習慣,急在心頭。他很少為孩子的事麻煩別人,但這次破例托人與部隊聯係,利用1999年暑假將兒子李駿送到部隊接受正規訓練。
我們隨團去無錫遊玩,慶雲利用大家休息時間,帶兒子去別人不太在意的孝子祠受教育。慶雲的言傳身教對兒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的兒子在愛護老人、尊敬老人方麵做得很好。慶雲還注重對孩子意誌和毅力的培養和鍛煉,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慶雲就給孩子報名參加業餘遊泳訓練,經常帶孩子去海河遊泳鍛煉,兩人進行橫跨海河遊泳比賽。雖是獨生子女,家裏經濟條件也很好,但我們的兒子很樸實,做事待人實實在在,不怕吃苦,做事情責任心挺強,這與慶雲平時對孩子的影響、教育是分不開的。
四、帶動妻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慶雲工作中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績,與他這些年邊工作、邊學習,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是分不開的。慶雲工作了38年,也是不間斷地學習了38年,尤其是在1977年以後,更是邊工作、邊學習。慶雲是在工作崗位上完成的大專學業,上完大專攻讀大學,上完大學攻讀研究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文憑。2004年,已經54歲的慶雲又考取了“全國高級職業經理人”的資格認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是許多企業家的共同點,但慶雲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不但自己學習,還帶動妻子一起學習。1983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招生“現代企業管理”專業,慶雲在單位報名後回到家動員我也報考,當時我已有十多年沒摸書本了,沒有信心,慶雲就予以鼓勵,給我準備複習資料,兩個人經常共同複習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年暑假,我們兩人都收到了電大的錄取通知書。上學期間更是辛苦,我們是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上學。電大考試更難,因為是地方輔導中央統一出題考試,我們一個在建材局上課,一個在二輕局上課,晚上孩子睡覺後各自拿出自己的聽課重點,有時為了一個正確得數,要探討到下半夜才睡覺。晚飯是怎麼省事怎麼來,經常連吃幾天麵條,每到考試前還要將孩子托人看幾天,1986年,我們以優異成績走出大學校門。這三年的電大學習,靠的是信心,靠的是毅力,靠的是夫妻間的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我在慶雲的帶動下,也成了爭強好勝的人,我們都有各自的事業,兩人至今還經常在一起探討問題,互相幫助,尋求進步。
五、費用公私分明
我閑暇時會隨慶雲一起出差,慶雲心中有一個準則,就是出差費用公私分明,不能花公家的錢。他常說“公私不分無法做人”。記得有一次去江蘇南通建材市場,柏總把我的返程機票錢裝在信封裏給了我,慶雲堅持不允,又將錢悄悄放在柏總辦公桌上。這一點我對慶雲的為人做事很是佩服,他做事從來都是光明磊落,行得準、做得正、有原則性。
六、會工作也會生活
慶雲工作上追求高水平、高質量,幹就幹到最好,而在生活中,他也是一個追求生活質量的人。近幾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春節假期我們經常全家旅遊過年,體驗一下各地、各國的風土人情,徹底放鬆一下。我們全家曾先後在香港、泰國、南非、海南度過春節,每到一個地方都會錄像、留影造冊。慶雲愛玩也會玩,很多特殊的遊覽項目他都願意參加,玩得也挺有水平。在南非,我們曾去天涯海角;在澳大利亞,慶雲參與了有風險但很有意義的深層潛水項目,當時,潛水的大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這項活動需要頑強的毅力和準確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半途而廢,但他一個50多歲的人卻完成了這一高難度的運動,潛水成功浮出水麵後,連外國教練都伸出了大拇指,高興得與慶雲擁抱合影。
1994年,我們去佛山潔具廠參觀,工作之餘去西樵山爬山,同行者中的大多數人走到半山腰就累得返了回去,當時我也不想接著爬,但慶雲鼓勵我“哪能半途而廢,爬山和工作一樣必須堅持到勝利”,他拽著我、扶著我,終於爬上頂峰,當我們合影時,我的臉上全是汗水。
在瑞士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處女峰雪山上,腳踏常年不化的積雪,慶雲向瑞士朋友建議脫掉上衣,光著肩膀打雪仗,顯示了一位中國企業家的豪邁氣魄。慶雲做什麼事情都求個“最”字,就是休閑旅遊也充分體現了他的性格特點。
七、心中有愛,扶危助困
這些年來,慶雲作了許多扶危助困的事。他常年為貧困大學生捐款,每當國家遇到自然災害時,他不但自己踴躍捐款,還要動員、組織全體員工及進駐環渤海市場的客商共同奉獻愛心。另外,他平時對一些貧困戶總是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建材配送中心有一位職工不幸病故,留下孤兒寡母,慶雲每月都要從自己工資中拿出200元資助孩子,他常說“我最願意雪中送碳”。我和兒子在慶雲的影響下,不但支持他投身慈善助困活動,暑假搞助學活動時,我們全家四口人也都各自貢獻了一份力量。
李淑芳
2012年2月6日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