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崗位都敞開選擇,員工可以自願報崗,原來的地材科和行政科被取消,地材科科長馮葛民填報物業公司基建管理崗,崗貼是300元,副科長花紹興填報清掃廁所崗,崗貼是400元……有些崗位則根據自身特點實行資產量化、收益分成法用於最終分配。

傳達室因為24小時有人值守,實行三班倒,定員4名員工,其中一名替班。以前電話鎖在抽屜裏,任憑鈴聲響個不停也無人理睬,因為誰都嫌麻煩,不願意跑腿傳話。改製後,把傳達電話改為公用電話,電話費實行總額承包後,日常工作被注入經營內涵,隻定員兩名員工,但兩個人開動腦筋後,向服務要效益,他們用毛筆寫成告示貼在市場門口,告知客商可以代傳代轉電話,每次收費5分錢,代辦長途電話每次收費1角錢。這樣一來,兩個人不僅比原來的四個人還要幹得出色,而且個人生活也有了極大的改觀,因為他們每月僅需上繳公用電話費,其餘部分作為自留獎金,在手機尚未普及的那個時期,這個傳達室為客商提供了長達四年的延伸服務,兩個人每月獎金都在二三百元左右,屬於中等偏上收入;

茶爐室也是照方抓藥進行了分配激勵。這個部門原先五個職工,四人看守鍋爐,一人專司運煤,每天隻管燒水不管喝水,水燒開後幾個人便紮在一堆兒聊閑天,市場周邊的住戶隻要和鍋爐工相熟,扔一根兒煙過來,就可以拎著大鋁壺隨便接走開水,弄得客商經常沒有開水喝,李慶雲提出燒水、賣水一條龍,由茶爐室核算成本,按照一壺開水一角錢收費,所得收入與市場三七分成,新辦法推行沒幾天,客商就紛紛豎指稱讚,說茶爐室真叫便民,留壺送水是常事,商戶再也不用為喝開水而發愁了。

這樣的雙向選擇推行得十分順利。對於職工而言,因為自願,所以無怨,責權利、付出回報一律用“安民告示”貼在那裏,你的能力、你的誌趣、你的條件適合做什麼,就選擇與之對應的那一工種,而這個工種同樣對應的是它的報酬,選擇的結果便是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極大豐富了,職工們煥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李慶雲曾經這樣總結道:新企業有限公司有職業風險,員工幹不好會失去職業;老企業改製後有崗位風險,因為崗位適應不了的職工要回家待崗3個月,待崗期間工資是300元/月,之後再進行考核上崗,如果仍不合格將被停薪留職直至辭退。

不斷探索改製

改製推動了企業發展,李慶雲嚐到了甜頭,同時因為頻繁受到專家、學者的啟發,他開始探索上市公司的規範化管理之路。2000年,為適應現代企業製度的“產權明晰、責權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十六字方針,為保護企業、職工、股東的三方利益,環渤海市場重新進行評估,改製注冊為“天津市環渤海建材中心批發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並進入天津市83個未上市股份公司大名單,僅一年時間,公司資產評估便達2950萬元,比原注冊資本1200萬元增加了2.45倍,而股本結構並未發生變化;2001年至2004年,公司淨資產達到13739.7萬元。“環渤海”的驚人業績吸引了來自天津、深圳、香港乃至新加坡、美國的眾多基金組織和券商,但均功虧一簣,攔路虎便是“環渤海”的土地是租賃關係,地上物屬於“環渤海”投資,土地與地上物分歸兩個法人主體,屬於典型的產權不明晰,所以無法進入上市程序。但李慶雲並不氣餒,他癡迷於探索上市路徑並且請來建材集團資產運作部的王寶瑜,不單是為了融資,而主要的是要尋求一套適應市場遊戲規則的規範化公司製度。他不止一次地向王寶瑜明確表態,企業的改製方向是上市公司,現在一定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運作。

在這條改製之路上,李慶雲努力地探索和實踐著——

——2004年,“環渤海”已發展到下轄7個公司,賬麵未分配利潤3141萬元,淨資產13739.7萬元,李慶雲向董事會提交如下提議:股本結構不變,盤點賬麵未分配利潤增資擴股,注冊資金5000萬元,成立“環渤海金岸(天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法人治理機製規則,李慶雲決定辭去董事長職務,按照天津市政府和建材集團《國有企業經營者持股的規定》的文件要求,實行CEO經理人入股,經上級批準,按評估價持有公司的股份,實現了股份多元化的現代企業製度發展模式;

——2005年,“環渤海”興建B座商場,總建築麵積3.6萬平方米,經營麵積2.8萬平方米,將原“建材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名稱移作該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主體。投資注冊2000萬元,其中吸收了環渤海市場創業優秀商戶20家作為股東,從體製上把“環渤海”的發展與骨幹客商的發展緊緊捆綁在一起,有效地增加了市場的約束機製,加速了誠信體係建設;

——2008年,李慶雲按照一貫主張的“聯合創造新價值”的發展理論,引進北京集美市場集團作為戰略夥伴,投資入股“環渤海”10%的股份,同時,集美又投資收購了90多個職工的散股,使原來的156個股東縮編至58個股東,為上市準備了充足的條件,職工當初的投資也獲得了10倍以上的回報。

幾招過後,“環渤海”的資本不斷雄厚,經營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利潤不斷翻番,服務不斷完善,成為國內建材業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大市場。當年李慶雲對職工許下的諾言全部兌現,形成了國家、企業、職工、股東、社會多贏的高效、高能、循環的市場機製。目前,李慶雲為上市目標,正努力運作將土地作價入股“環渤海”的並購重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