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雲化 IBM跨入“即服務”時代
封麵報道
作者:張群英
TBR分析師Stuart Williams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藍色巨人在“IBM即服務”時代向雲轉型,改寫了IBM的DNA。Williams表示:“是時候將IBM作為一家雲公司重新評估了。”
這種說法與流行顯然有出入。
盡管幾個季度以來,IBM宣布了一連串雲戰略動作,雲規劃的路徑圖越來越清晰,並多次重申IBM已經是一家雲計算公司了,但並未獲得市場一致認可,這讓IBM有些無奈。“很多時候,即便企業已經演變成另一種模式很久了,客戶和大眾仍然不會改變對企業的看法。”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羅睿怡女士感慨。
然而,無論是流行的唱衰說法還是些許無奈的情緒,並沒有影響IBM的雲戰略布局逐步就緒。到3月底,IBM的雲規劃路徑圖已經非常清晰,一個龐大的“IBM即服務”轉型棋局雛形初成,涵蓋以BlueMix為核心的PaaS、以SoftLayer為核心的IaaS、以100多種應用組成的SaaS、以Cloudant為核心的DaaS以及IBM獨有的Watson即服務。看得出來,IBM正在以它自己的方式自我顛覆,擁抱SMAC時代。
“向雲的轉型——硬件、軟件和服務融為一體——代表了IBM自從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構建龐大銷售團隊以滿足企業需求以來在市場戰略上最顯著的變化。這是IBM從根本上的改造。”IBM董事長羅睿蘭在其向投資者發布的2013年度報告中說。
IBM式雲戰略:“即服務”
在收購SoftLayer之前,IBM的雲戰略的確模糊不清。SCE進展遲緩,SCE+曲高和寡,更重要的是,IBM的價值觀似乎已經與SMAC時代格格不入了。輕視公有雲這種破壞式創新商業模式、對IT消費化的趨勢不夠重視、在如何迎合互聯網思維方麵猶豫不決等等。
但從收購SoftLayer開始,IBM開始顯現幡然醒悟後的威力。圍繞Softlayer,IBM祭出一係列重大戰略性動作。1月宣布投資12億美元在全球將雲計算數據中心拓展至40個。2月宣布投資10億美元,用於發展可以將IBM任何軟件產品與服務可以供開發者隨意調用的高速自動化開放PaaS平台BlueMix、即將基於Power提供Watson雲端服務等。“雲計算是一個新的戰場,所有企業都處在演變的過程中。”IBM新一代平台CTO Daniel Sabbah說。到目前為止,IBM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即服務”生態係統。
平台即服務(PaaS):IBM發布全新的開放中間件PaaS平台BlueMix,並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發展BlueMix平台。該平台向開發者提供雲開發平台DevOps,可以讓開發者快速根據用戶的實時需求靈活開發應用。IBM還表示,希望通過該平台建立雲計算環境下的開發規範。
Gartner在去年第四季度發布的報告稱,全球25%的開發者在基於雲做開發。而Events Research的預測是,到2017年全球將有超過75%的開發者在雲環境中開發各種負載,BlueMix顯示了IBM在雲計算時代對未來軟件業務提供模式的深入思考。對於競爭激烈的PaaS市場上的主要提供商Salesforce和Oracle來說,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毫無疑問,以20億美元收購的SoftLayer的確讓IBM成為了全球公有雲市場的一個重要角色。IBM的目標是在與Amazon的競爭中贏得更多樣化的工作負載。SoftLayer全球CEO Lance Crosby說:“雖然與AWS相比,客戶在雲端得到的服務都是類似的,但是SoftLayer和AWS走過的路徑和戰略是不同的。SoftLayer是B2B的業務,而AWS一般被認為更多的是提供消費類服務。這就造成了SoftLayer和AWS的實質不同,即我們了解各個行業企業中不同的準則,懂得幫助不同的客戶去達到政府的法規標準,我們還懂得如何做到數據安全,這是SoftLayer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