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陰兵巡山(3 / 3)

白總管又是一拍桌子道:“你個廢物,我給你們說多少次了,我們到這裏來巡山,完全是受命於王爺的安排,不讓任何人進入九龍山,有事情一定要排查清楚,近些日子就是有鳥飛進九龍山都不行!”

李大頭道:“我們還不是害怕嗎!”

白總管道:“害怕,你們幾十口子人都害怕啊!記住,真要是有鬼,他鬼也害怕人多啊。”

李大頭小聲言道:“是的白總管,下次再遇到鬼,我們就不跑了,就是有鬼,我們也要把鬼給您捉回來。”

白總管笑道:“這就對了,近些日子一定要嚴加防範,據王爺的可靠消息透露,這些日子還會有人來九龍山,我們一定要將他們擒住,送到王爺那裏可是重重的有賞。”

六位隊長齊聲喊道:“我們聽從王爺命令,一定要將來人擒住。”

白總管道:“好了各位,都趕緊回去休息吧,晚上還要接著行動。”

眾位隊長紛紛起身走出大殿,此時太陽已經升到樹梢。明媚的陽光下,也讓這氣魄宏偉壯觀的行宮、享殿、宮城等金陵建築群,籠罩在了一片金色的光芒之中。

金朝時,皇家對金陵的祭祀活動極為頻繁,祭辰、元日、七月十五、冬至、寒食等時日,依例要舉行盛大的祭陵活動。

那時候,帝王要去謁陵,帝王的專使要讀祝文、獻享。就看九龍山下,那真是陵使絡繹,宮車如流水般往返不斷。

元代對金陵很敬畏,基本上保持了九龍山金陵的原貌,元代散曲家馮子振所作的《鸚鵡曲》描述道:

盧溝清絕霜晨住,

步落月問倚闌父。

薊門東直下金台,

仰看樓台飛雨。

道陵前夕照蒼茫,

疊翠望居庸去。

玉泉邊一派西山,

太液畔秋風緊處。

這首元曲中的道陵前夕照蒼茫,描繪的便是九龍山金陵中的章宗道陵。它告訴人們,元代九龍山金陵的道陵蒼茫和盧溝曉月、薊門煙樹、金台夕照、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風等風景,被人稱之為燕南八景。

當時九龍山金陵陵園規模宏偉,氣勢非凡。就看琉璃瓦殿下,堂、樓、閣麟次櫛比。漢白玉的石碑,以及高大的石像群,更是坐落在蒼鬆古柏之中,隱隱透露出皇家陵園的尊貴。

隻可惜金朝以後,九龍山陵墓無人守護。明代中期,金陵還受著朝廷的祭祀。但是到了明朝皇帝朱由校登基以後,努爾哈赤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常侵犯明朝邊境。

由此,皇帝朱由校這個昏君,他找來風水先生,認為後金興起與金陵氣脈相關。於是,朱由校派軍隊砍龍頭、刺龍喉,建造關帝廟和牛皋塔,使金陵遭受了滅頂之災。

當時,他們把太祖睿陵主陵脈的龍頭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個深洞,裏麵填滿鵝卵石,以斷其王氣。還把金陵地麵上的建築全部砸毀,甚至扒開墓道,掘開地宮。後來滿清入關後,雖對一些陵墓進行了修複,還特設守陵戶,春秋至祭。但陵區地麵建築與金朝時比,已經是麵貌全非。

九龍山金陵以神道為中軸線,兩側對稱布局,自山下而來,分別有石橋、神道、石踏道、鵲台和乳台、東西大殿、陵牆、陵寢等建築群。

神道位於石橋北端,由南向北順地形而上,正對寶頂。全長六十餘丈,寬二丈。神道南端為土路,神道中部為石台階踏道。

沿著神道前行,就到了太祖睿陵,也就是完顏阿骨打陵寢的地宮。地宮上有一高約六尺的龍首漢白玉石碑,上麵鐫刻著:金睿宗文武簡肅皇帝之陵。字體剛勁有力,雖然年代已久,但依稀可以看到上麵的朱砂、貼金。

石碑後是一座巨大的寶頂,寶頂的平麵呈圓形,底部用大小不等的長條石壘砌,上部用磚、石混砌,順山勢前低後高。

山東響馬十來人的隊伍來此盜墓,目前僅剩下了馬六和嚴軍凱、田誌華三人。再加上在半路邀請而來的何永言和張曉嬋二人,全部人馬也就是五個人。

這五人了解到神道一側的行宮裏,有守陵之人後,當晚並沒有走神道進入皇陵。而是繞道後麵的九龍山,自山脊上下來,直接來到了太祖陵的寶頂一旁。

神道西側的大殿內,陸陸續續走出去了一隊隊披麻戴孝,手持喪魂棒和肩扛招魂幡,假冒陰兵巡山的隊伍。

嚴軍凱命令何永言和張曉嬋四周圍放風,嚴密監視陰兵巡山之人,如果發現他們來寶頂,要及時通知自己。

田誌華和馬六二人直接在寶頂上打洞挖土,行動了起來。何永言一旁問嚴軍凱道:“軍師,咱們這麼明目張膽的在寶頂上打洞,要是讓人發現怎麼辦?”

嚴軍凱道:“寶頂上打洞,能夠以最快的時間,直接進入地宮,省事省功夫,等有人發現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許把地宮內的寶物就給拿走了。”

何永言點點頭,心說道:也好,等你們打好了洞,破壞了金陵的風水,也就省的我師父用五鬼去鬧金陵了。也不知道師父目前的傷勢怎麼樣了,再過些日子,也快到五月端午了,也不知道師父能否在五月端午之前,趕著五鬼來到九龍山?

寶頂上的三合土很結實,挖掘起來有些費勁,田誌華就在小鑿子一點點、一點點的鑿擊下,鑿掘出了一個直徑一尺多寬的圓洞。

田誌華累了,馬六就替換田誌華,手拿小鐵鏟,蹲在洞內接著挖。

盜洞隨著月亮的升高,漸漸地深了下去。馬六在洞內靠一盞玻璃燈照亮,把土裝滿一個小筐後,就由田誌華拉出去,倒在寶頂一旁。然後再把小筐放進洞去,馬六再接著挖土放進筐內。

田誌華和馬六挖洞的本領很強,兩個人輪換著挖掘,很快寶頂上的三合土就被挖出來一大堆。

到了後半夜時分,盜洞內挖出來的土,再也沒有了三合土。嚴軍凱就讓洞下的田誌華爬出來,自己下到洞內去看。洞已經深到地下三丈有餘,按理說應該超過了地宮的距離,可是眼前這盜洞內為何還不見地宮?

盜洞內的土,已經是生土,按照常規來看,再挖下去也不會有地宮的出現。嚴軍凱在盜洞內暗吸一口涼氣後,就趕緊爬出盜洞,趕緊對洞外的馬六和田誌華道:“快把盜土填回去。”

二人不解其意,但是看到嚴軍凱毋庸置疑的口吻。於是,二人也就不再多問,隻是服從命令,三下五除二就把挖了大半宿的土,很快就稀裏糊塗的又給填了回去。

填好土,封好寶頂,嚴軍凱親自用掃帚把現場周圍打掃的幹幹淨淨。然後就帶領四個人,又從寶頂後麵出來,一直向西,順著大山,走出了九龍山的太祖睿陵。

走出了陵區,來到山間的小道上休息時,馬六再也忍不住問嚴軍凱道:“軍師,我們挖了大半宿,您怎麼說不挖,就不挖了?”

嚴軍凱道:“這寶頂下,根本就沒有地宮。”

田誌華驚訝言道:“不可能吧軍師,他們這麼大的皇帝陵墓,不可能上麵弄一個假寶頂,而其下沒有地宮。”

嚴軍凱道:“我也很納悶,這如此巨大的九龍山金陵,寶頂下不應該沒有地宮啊。但是確確實實,其下我們已經挖出了生土。”

張曉嬋道:“這皇帝陵要是有假,也不可能啊。”

嚴軍凱道:“是啊,皇帝陵不可能有假,但是這睿陵的寶頂下沒有地宮,絕對是不爭的事實。”

何永言道:“軍師,是不是咱們挖錯了,沒有找到地方?”

馬六道:“沒有啊何神醫,我們在寶頂上直直地挖下去,不可能挖錯地方。”

嚴軍凱猛然一拍腦門,言道:“壞了,我們是挖錯地方了。”

田誌華道:“難道那個寶頂不是金太祖阿骨打的?”

嚴軍凱道:“這個寶頂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寶頂,但是這個寶頂是清朝人修建的。從前的那個寶頂,明朝皇帝朱由校,曾經破壞過,當時的地宮和寶頂都被挖掘了。”

馬六道:“軍師,您是說我們現在挖掘的這個清朝人修建的寶頂,是糊弄事的。他們當時修建睿陵時,修築的寶頂並未建在原陵址上,僅僅隻是隨便找了個地方,建一個墳頭,意思一下而已。”

嚴軍凱道:“是的,就是這個意思,現在我們要去尋找真正的睿陵地宮,已經很難了。”

田誌華垂頭喪氣言道:“本以為挖開寶頂,打開地宮,就能夠找到畫龍點睛的金鑲玉璽,我們就可以完成任務,很快就能夠回家去了。可現在這寶頂裏無地宮,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嚴軍凱道:“那咱們隻好等李太郎到了九龍山以後再說了,這李太郎早就該到九龍山來的,咱們明日白天到山下的龍口村去問一問,能夠找到李太郎就好了。”

幾個人正說著話,突然聽到夜風中,有一陣陣快速奔跑的腳步聲,隱隱地傳了過來。嚴軍凱急忙言道:“不好,是不是那巡山的陰兵來了,咱們趕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