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調控情緒,快樂成長(1 / 2)

(四至六年級適用)

【活動主題】

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況,認識調節情緒的重要性。其次,能正確區分積極情緒與不良情緒,讓他們明白情緒是可以調節和控製的道理,初步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最後,讓學生明確情緒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正常表現。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準備活動需要的氣球。

3.準備表現人各種情緒的圖片。

4.準備鑼、鼓、鑔等打擊樂器,選四名學生課前排練三句半;設計好班級桌椅位置,為學生分好小組,準備好心理谘詢信箱。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舉行“踩氣球”遊戲。

二、感知情緒

1.讓學生說說在剛才的遊戲中,心情有哪些變化。由於在剛才的遊戲中有真切體驗,學生會說出:“我踩破了同桌的氣球,很高興”“我怕同桌踩破我的氣球,很緊張”“同桌踩破了我的氣球,我很生氣”“我沒踩破同桌的氣球,很失望”等。學生邊說,教師邊把提到的情緒用表情卡片在黑板上出示,引出本次活動的核心詞:情緒。

2.教師提問:誰能把這些情緒分成兩類?說說你這樣分的理由。

學生會很自然地把卡片分為兩類。一類是想擁有的,會帶給我們快樂幸福的感覺,叫積極情緒。它會讓我們專心地做好每件事。另一類是不想擁有的,讓我們不愉快的叫消極情緒,也叫不良情緒。

此時學生已經了解了積極情緒。再講消極情緒,學生就會通過對比得出:讓我們不愉快的情緒叫消極情緒或不良情緒。

這時,學生很有可能會錯誤地認為:隻有讓人不愉快的情緒才是不良情緒。教師提示: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緒都會讓人不愉快。比如驕傲,驕傲會讓人快樂,然而“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所以,驕傲也是一種不良情緒。我們回憶一下就會想到,生活中還有一些這樣的不良情緒,比如嫉妒。不良情緒如果不加以控製或調節的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不良後果。比如:上課不能專心聽講,對身邊的人或事充滿敵意等。

學生交流,教師總結得出區分積極情緒和不良情緒的方法,使學生對這兩種情緒能初步區分,為後麵的調節情緒打好基礎。

三、探究轉化不良情緒的方法

師:不良情緒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曾作過多次報道的馬加爵事件。

1.多媒體演示馬加爵事件。

大學生馬加爵僅僅因為打牌時和同學爭吵,就殘忍地把朝夕相處的四個同學殺死,最後他自己也被判處死刑。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可怕的事呢?讓我們看看上海複旦大學社會學係教授胡守鈞的心理分析。

這一環節會使學生意識到:釀成這一悲劇的原因就是馬加爵的不良情緒,是不良情緒使他走上不歸路。可見不良情緒所帶來的後果非常嚴重的。

2.多媒體演示小明如何調節情緒。

小明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心事重重,生怕回家會挨批評。但他轉念一想,擔心是沒有用的,不如從現在開始努力,下次取得好成績,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小明的做法是很好的,這是一個人處在不良情緒時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