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生活(1 / 2)

《沒意思的故事》之七

珍珍從東北托人捎來點黃豆。

整整一袋,足有二十斤,這是我的看法。妻表示異議,她估計低得多。偏偏我家沒有秤,鄰居家也都不準備衡器之類的東西,因而說不好準確的重量。我試了試,分量不輕。我說:“怕不止二十,好重哦!”妻淡淡一笑,帶點嘲謔的口吻:“不就因為外甥女孝敬舅舅的盛情厚意麼,你把感情的分量也加上了吧?客觀點好不好?你們寫東西的人最愛誇張。依我看,實事求是,未必有二十斤,我經常去糧店。”

她說話有點刻薄,但也不無合理的成分。也許確實由於珍珍的緣故,從那麼遠的地方捎來的,就顯得越發的珍貴。黃豆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但孩子惦念著你,這種感情色彩,可能使我在估計重量上有失偏頗,當然往高裏偏頗,說過頭些。但妻那不容置疑的口氣,也難讓我心服。因為經常去糧店,就有資格武斷,說多少必是多少嗎?糧店的衡器還不時校驗呀,你眼睛會那麼準?反過來一想難道她不抱相反的情緒,還能往多說嗎?珍珍在我家住過一陣,年輕姑娘,好打扮,愛美,妻有點不大喜歡她。

“不止二十斤,你試試!”

“不可能,我經常去糧店!”

“你拎一拎才曉得。”我勸妻子。

“我絕無貶低你寶貝外甥女一番心意的想法,二十斤,多大分量,我會不比你有數?”

“你當然要權威些,而且你總是權威。”

“說話別帶刺!”

“我意思是說,權威的地位應該尊重,可不等於權威的話,句句是真理。你和我一樣,都是毛估!”

“可你要明白,黃豆是油料作物。”

“學課本上就寫來著。”

“可見你讀書做學問,食而不化。油料作物必定要輕些;分量大,重量未必大。你放心,絕沒有二十斤,撐死十五斤!”

“什麼?虧你說得出口,珍珍會不湊個整數?笑話,又不是她自家種自家收;肯定農貿市場買的,二十斤,不會錯!”我決定不堅持超過二十斤的說法。

妻偏要攪理,可能是種習慣:“你這人真怪,為什麼不可以買十五斤,偏要二十斤?”

“這是一種心理狀態,整數,成十的整數觀念。”

“假如珍珍的口袋隻能裝十五斤呢?”

“那她也許就買十斤了,這種屬於中國人的心態,可以寫一本書,譬如什麼十全十美,什錦火鍋,十全大補,十麵埋伏……到了十,就是最高境界了。”

妻去拎了拎那袋黃豆:“沒準,這是整整十斤!”

“什麼?”我差點背過氣去。

正好,女兒放學回來了,我隻好求助於她:“珍珍姐捎來的黃豆,你說有多重吧?”

也許中學生唯一的度衡量標準,是背著的書包,超過書包重量便算很重,否則,就是不重。她一拎:“哦!天!總有好幾十斤!”

我並不相信女兒說的,但她承認很重這一點,我覺得我的二十斤論占了上風。“看,二比一,絕不會是十斤、十五斤吧!”

妻一陣冷笑:“小群,連斤兩的意識和概念都不具備,你,哈哈,居然把小孩子的瞎說八道,認作是支持你論點的鐵證,太可笑了。”她為她的雄辯的捷才感到滿足,連我和女兒一並掃蕩過來,“小群什麼時候去打過一斤醬油半斤醋,將來和你一樣,缺乏適應生活的能力,還往死裏強,二十斤,二十斤,根據什麼?”

我不得不申辯:“關於對孩子的教育,你無權單方麵責備我。做父母的,承擔的責任對等,一個半斤,一個八兩。”

她馬上更正:“一個半斤,一個五兩!”

“我這是民間諺語,沿襲下來這麼說的。”

“可如今半斤就是五兩,這充分說明,你和小群一樣,完全不做家務事,把你們慣壞了,連斤兩都分不清。”

小群到底讀高一了,有她的自尊心:“我怎麼啦!化學實驗不用天平,幾毫克,幾微克,我都沒有出過誤差,你幹嘛小看人?”女兒問我,“爸,媽媽估計多少斤來著?”

“十斤,頂多十五斤!”

“真神,我這書包,運動衣、球鞋,亂七八糟在一起,也不止十斤,在天平上稱過的,讓實驗室老師臭訓一頓。表姐這黃豆,至少有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