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學生時代(3 / 3)

在圖哈切夫斯基家裏,自由空氣也很濃,青年人可以在這裏無拘無束、海闊天空、自由自在地玩耍,盡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和對時局的立場,就自己的未來與俄國的命運進行激烈爭論。在爭論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這些都對圖哈切夫斯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葉卡捷琳娜武備學校學習期間,圖哈切夫斯基始終名列第一,所以在畢業時,他可以任意選擇學校。在當時大多數人的眼裏,選擇學校的順序應該是這樣排列的:彼得格勒巴甫洛夫軍校、米哈伊爾炮兵學校、尼古拉工程學校……然而圖哈切夫斯基並不在乎學校牌子,為了實現他成為軍人的夙願,他選擇了莫斯科亞曆山大軍校。因為這所軍校雖然牌子不如彼得格勒巴甫洛夫軍校,但也是俄國最好的軍校之一,在軍事訓練方麵首屈一指,它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出類拔萃的,還沒有哪一所學校能比得上它。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學校由恩·伊·根尼斯特中將擔任校長時,更是名聲大振。所以當允許圖哈切夫斯基選擇學校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所學校。在學校公布畢業生去向的時候,同學們都緊張地注視著每個人的選擇。當宣布圖哈切夫斯基選擇的是莫斯科亞曆山大軍校時,同學們都禁不住發出輕輕的歎息聲。這大大超出了同學們的預料:為什麼選擇亞曆山大軍校,而不是巴甫洛夫軍校?巴甫洛夫軍校是多少人向往的啊!當同學們問及圖哈切夫斯基這個問題時,他隻以一笑了之。

圖哈切夫斯基進入亞曆山大軍校後,對學習抓得相當緊,對訓練格外認真。他不滿足於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不滿足已有的結論。他很愛獨立思考,常常向老師提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啊!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因而對所學課程理解很深。同學們都對他刮目相看。在研究戰術問題時,他得出的結論常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官的見解不謀而合。這些教官很喜歡圖哈切夫斯基開朗的性格、聰明的頭腦、勤奮的學習態度。願意和他交朋友,聊天,談論時事。圖哈切夫斯基也喜歡聽曾經參加過日俄戰爭教官的課。這些教官既有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能深入淺出地剖析一些典型戰例,他覺得聽這樣的課很過癮,因而他學習勁頭很足。尤其是在日俄戰爭後,軍校開課完全從實戰出發,培養軍官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戰爭,野外軍事訓練也進一步強化,夏天將士官生拉到霍斯頓荒原上的臨時營房裏,在這裏摸爬滾打,進行實彈射擊。他們還進行戰術、地形等訓練。圖哈切夫斯基整天刻苦訓練,不叫苦,不喊累,訓練自己過硬的本領。這些為他後來帶兵打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繁重的課程和緊張的課外訓練之餘,圖哈切夫斯基並沒有放棄利用閑暇讀書的機會。他利用一切時機收集軍事方麵的書籍,先後共讀了50多本書。每讀一本書,他都潛心研究其中的道理,有不懂的,及時向別人請教。另外,他還能熟讀法文、德文版的著作,還讀了拉丁文版的愷撒的《高盧戰記》。他的這種愛讀書的作風也影響了身邊的人,他經常和他們探討書中的道理,給他們講解其中的奧秘。通過係統地學習軍事理論知識,涉獵戰爭史和戰爭理論著作,他眼界大開。不僅在戰術問題上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對戰略問題也略知一二。再加上他參加各種野外訓練使得他能在日後的戰爭中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屢建奇功。這和他勤勉的學習態度、頑強的進取精神是分不開的。也可以說,他的成功是少年時代的勤奮加汗水換來的。

在亞曆山大軍校學習期間,圖哈切夫斯基的成績也一直名列第一,因此被授予近衛軍少尉軍銜,近衛軍陸軍各團都向他敞開了大門。這裏要提一下,圖哈切夫斯基的曾祖父曾經在謝苗諾夫團供過職,這個團是彼得一世執政前創建的兩個少年兵團之一,而且蘇沃洛夫當年參軍時也是在這個團。圖哈切夫斯基根據家族傳統,選擇謝苗諾夫團。1914年7月12日他正式告別了校園生活,離開莫斯科前往駐紮在彼得堡的謝苗諾夫團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