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府君廟(3 / 3)

舉折:脊部步架209厘米,脊舉高137厘米;前簷步架133厘米,舉高52厘米;總步架551厘米,總舉高189厘米。

屋頂全部鋪設望板。前後簷均設飛簷,前簷椽出92厘米,後簷椽出98厘米,圓椽亂搭頭。屋麵鋪設灰筒板瓦。

明間為隔扇門,次間窗為霸王柵,現為青磚砌築牆體,為後人改建。

大王殿並排於關帝殿東側,坐北向南。麵闊三間,進深兩間,前帶廊單簷懸山頂木結構建築。總麵闊9.45米,總進深7.1米,總高6.51米,建築麵積70.8平方米。清代建築。

大王殿明間麵闊3.15米,次間麵闊3.15米,總麵闊9.45米。進深分別為1.37米5.73米,總進深7.1米。

室內方磚墁地,“丁”字縫錯墁,規格為300×300×60毫米。

大王殿鬥栱為三踩單下昂計心造。坐鬥兩側出泥道栱,泥道栱上通過散鬥依次承托泥道慢栱素枋。坐鬥前出昂,一跳交互鬥上依次承托令栱隨檁枋簷檁,令栱與耍頭相交,耍頭為螞蚱頭。後簷不設鬥栱。

鬥栱材寬90厘米,材高11.5厘米,栔高5.5厘米。

大王殿梁架結構為五架梁前接單步梁用三柱前出廊。簷柱上施闌額平板枋,鬥栱坐平板枋上,單步梁插入金柱柱身。金柱、後簷柱通過平板枋承托五架梁,五架梁直接承托隨檁枋下金檁、後簷檁。五架梁上前後立駝峰承托三架梁,縱向襻間枋拉接。三架梁上立瓜柱承托脊檁隨檁枋柱腳用繳背穩固,兩側叉手支撐。

舉折:脊部步架125厘米,脊舉高70厘米;金部步架153厘米,金舉高61厘米;前簷步架166厘米,舉高49厘米;後簷步架170厘米,舉高61厘米;總步架740厘米,總舉高180厘米。

屋頂全部鋪設望板。前後簷不設飛椽,椽出均為99厘米,圓椽亂搭頭。屋麵鋪設灰筒板瓦(筒、板灰瓦)。

明間為隔扇門,次間窗為霸王柵,現為青磚砌築牆體,為後人改建。

玉皇殿位於大王殿東北側,坐北向南,建在高111厘米台基之上,台基為毛石砌築。麵闊3間,進深兩間,懸山頂木結構建築。總麵闊6.66米,總高6.53米建築麵積73.7平方米。清代建築。

玉皇殿總麵闊6.66米,總進深6.53米,明間麵闊2.22米,次間麵闊2.22米;進深兩間,分別為0.96米3.5米。

柱子均為圓形直柱造。柱網布局為前後簷柱各2根,角柱4根,金柱4根。柱徑均為19厘米。

前簷下出簷276厘米,後簷下出簷74.5厘米,兩山下出簷分別為140厘米125厘米。

殿內與台明方磚墁地,“丁”字縫錯墁,方磚規格300×300×60毫米。

梁架結構為四架梁前接單步梁用三柱。簷柱上施闌額、平板枋鬥栱坐平板枋。鬥栱為一鬥三升,前出耍頭,單步梁插入金柱柱身。四架梁上分別立瓜柱瓜柱直接承托後簷金檁脊檁柱腳用繳背穩固,脊檁兩側叉手支撐。

舉折:前簷:脊部步架157厘米,脊舉高101厘米;簷部步架96厘米,簷舉高37厘米。後簷:脊部步架102厘米,脊舉高61厘米;簷部步架91厘米,簷舉高40厘米。總步架446厘米,總舉高138厘米,合三舉。

屋頂全部鋪設望板。前後不設飛簷,椽出均為103厘米,圓椽亂搭頭。

屋麵鋪設灰筒板瓦。正脊為素麵脊筒,兩端立鴟吻。

明間為隔扇門,次間窗為霸王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