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討伐的聲音一浪蓋過一浪,野心家們也想利用這股呼聲來為自己謀利,西元444年,如同周武王在孟津召集八百諸侯戮力同心攻打商朝一樣,由神界當時最大國家役拿素召集大小神界國家八十三國在加德會盟,隨後發兵大同聯盟,但和現實中周武王滅商不同,八十四國聯軍在各懷鬼胎中分崩析離,役拿素首領安查死在決戰的混亂之中,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無人號召討伐大同聯盟,這也喪失了扼殺大同聯盟的最好時機。
西元466年,馬良擊敗華夏地區大部分神界勢力。
西元469年,鄧回去世,同年,大同聯盟吞並鍾離國。
西元487年,大同聯盟進軍位於現今日本、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區的神界,在三十年不到的時間內把當地支離破碎的神界勢力逐一消滅。
西元499年,進軍中亞地區神界,在現在阿富汗布斯特和神界聯軍發生為期半年的戰爭,最後大同聯盟用26萬的兵力擊潰中亞諸神界國家聯軍35萬,是為“莫尼大捷”,大同聯盟開始掌握了中亞神界的主導權。
西元528年,大同聯盟涉足印度神界,開展長達六十年的印度征服之旅,在名將休股、羽千名、百裏深的指揮下把印度北部、西部、中部的神界牢牢控製。
西元543年,進軍歐洲神界,在其後一百年形成大致以現今保加利亞、匈牙利、阿爾卑斯山為界對峙範圍。
西元887年,大同聯盟以埃及為基地向北非和中非神界發難。
直到西元1487年,大同聯盟在全世界各洲神界都建立了據點,和神界聯盟拉鋸著。有感於世俗界的神界生存麵積過小,當時已經是神界巔峰的馬良用自己所有精力開創了和世俗界幾乎同大的結界,並親自命名為“大同界”,最後並在滿懷對未來的憧憬下溘然離去。
馬良沒有預料到的是他死後一股風暴漸漸凝聚,他死後繼承者是二徒弟姒奎,姒奎和馬良妻子百花仙子一起聯合執政,他們試圖建立一個和軍隊平等的文官政府,這得罪了一直以來作為統治根基的軍事集團,軍隊在1454年發動一場大兵變,,大同聯盟內部不滿改革勢力聯合起來發難,甚至連昔日和馬良起名的創始人王導也加入這場兵變,內戰持續了11年時間,這11年內分裂的大同聯盟無力開拓大同界,看到可乘之機的神界勢力紛紛入侵大同界,建立各自勢力據點,拋棄共同的敵人大同聯盟所命名的名稱大同界,稱新的世界為新神界。
經過11年激戰,姒奎和百花仙子戰敗,為這場戰死270多萬戰士的戰爭拉下了慘淡的帷幕,而政變推手之一的王導戰死了,據說是死於姒奎之手,但是他的後代王璨掌握了其先人的勢力。
分贓協議在一個月後達成,王璨成立大晉王朝,追封王導為“晉始祖”,大同聯盟則成為大晉王朝名義上的封臣國家,被後世稱作“晉武宗”的王璨很大度地把世俗界全部封給大同聯盟,自己帶領軍隊去大同界開疆拓土。
西元1655年,以南美額納國滅亡為標誌,大同聯盟掃清了世俗界內的神界勢力,隻是大同界成了新的爭端。
現代(2016年),世俗界成為大同界的穩固勢力後方,大同聯盟對世俗界采取觀察學習但不幹預的態度,而在大同界則分為三股勢力。
大同聯盟、大晉王朝、神界勢力,他們共同演奏著大同界內的興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