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也是軍隊進步的靈魂,一支沒有創新能力的軍隊,難以立於不敗之地。
——江澤民
軍事領域對抗和競爭最為激烈,因而也必然是創造多於模仿。
——江澤民
未來的高技術戰爭,戰局極其複雜,變化異常迅速,指揮員創造性地製定戰略戰術,靈活應變,是製勝的關鍵要素之一。
——江澤民
我軍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大膽創新。
——江澤民
要發揮軍事理論的先導作用,創新軍事理論和作戰思想,更好地指導和推動我軍信息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
——江澤民,在十屆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要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係,加強軍民科技資源的集成,實現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產品設計製造到技術和產品采購的有機結合,形成軍民高技術的共享和相互轉移的良好格局。
——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R]。2006,1,9.
在戰爭中,你不要為絕對的觀念所束縛?也不要為不可改變的契約或決定所約束。
——(英)福勒
在軍事上,創新不能追時髦,要實事求是,仗怎麼打,軍隊就怎樣訓練,圍繞打仗和訓練進行創新。
——林木
軍人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他是軍事訓練和戰鬥實踐鍛造出來的。
軍校不應該是培養辦事員的行政學院,而應該是一所傳授高等軍事知識,造就未來新一代具有創新能力指揮員的大學。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不是武器裝備,而是掌握這些武器裝備、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軍人。
充分準備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但不能根據戰場情況靈活應變,創造性地運用戰略戰術,也難以取得勝利。
在備戰時,永遠應當根據這樣的假設出發,即敵人不但像我們這樣老練和英勇,而且還總是采取不利於我們的方式行動。
——(意)杜黑
對於軍人,信心是走向成功的階梯,毅力是支持成功的筋骨,創新是贏得成功的動力。
在軍營中,平庸的人隻會等待機遇來敲門,而善於創新的人則敢於果斷地叩響機遇之門。
勝利隻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了一次。但這最終源於毅力與創新。
如果把一次失敗比作一個又一個零,那麼堅持不懈的跋涉並取得成功就是跑在零前麵的一。失敗的多,經曆的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收獲也就豐碩。
美麗的花朵隻有舍得凋謝,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寶貴的青春隻有甘願創新,才能閃耀燦爛的人生光輝。
因為有峭崖,才會有瀑布的壯麗;因為有當兵的曆史,才會有人生的光彩;因為有創新,才會有生命的輝煌。
任何水果在成熟之前都是苦澀的,任何人在創新成功之前都是艱辛的。
鐵犁在耕耘中磨亮,軍人在戰爭中成長,智慧在創新中閃光。
在軍事領域,創造一事物總體格局中的局部優勢,是作戰指揮中以弱勝強逐漸轉變為整體優勢的精髓;在經濟領域,發現兩事物相對態勢中的比較優勢,是市場貿易中以小搏大逐漸轉變為競爭優勢的靈魂。天下的真理是相通的——軍事思想可運用於經濟活動;反之,經濟理論亦可運用於軍事指揮。
——郎加明,科學時報,A8.2006,2,17.
抗美援朝戰爭洪學智將軍
指揮誌願軍後勤官兵創新略記
抗美援朝戰爭中,由於中國人民誌願軍功勳卓著,1951年11月,朝鮮最高人民議會常任委員會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一枚功勳章。受勳後彭德懷在誌願軍常委會上說:抗美援朝戰爭已經一年了,一年來,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把敵人趕到了三八線以南,朝鮮人民感謝我們,給我們授勳,我彭德懷接受這個勳章是作為誌願軍代表去的,但是如果論功行賞的話,這個勳章應該授予洪學智。他是為我們誌願軍搞後勤的,工作極其艱苦,沒有大量艱苦的後勤保障,我們就不可能取得這樣大的勝利。彭德懷的話是發自內心的。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現代化戰爭,中國人民誌願軍麵對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他們不僅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掌握著絕對的製空權和製海權,為了切斷我運輸線,斷我後勤供應,使用了最凶狠的作戰手段——絞殺戰。而我們,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誌願軍的武器裝備型號雜,性能低,與美軍形成明顯反差。為了粉碎美帝國主義的企圖,彭德懷及誌願軍黨委研究決定,有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組織指揮誌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