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組合創新法—集成創新(1 / 3)

對於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

——郎加明,創新的奧秘

科學的方法是創新成功的捷徑。

——林木

觀察、試驗、分析是科學工作常用的方法。

——李四光

在科學事業中,真正的天才是那些發明新的研究方法的人。

——(英)羅素

人的正確觀點,如同阿基米德的杠杆,找個支點,就能扳動整個世界。

——(美)傑弗遜

麵對變化,唯有創新,誰繼續以往的做事方式,注定帶來災難乃至滅亡。

——德魯克

研究某種重要的實驗條件,往往要比發現個別事實更有價值。

——巴甫洛夫

在自然科學中,創立方法,任何研究工作都應有所創新。創新的基礎,一是新概念的指導,二是新方法的突破。

——王鴻禎

學問越鑽越深,腦子越用越活;技術越練越精,能力越做越強。

創新路上荊棘多,沒有方法通不過;方法科學路徑短,笨拙方法成蹉跎。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因此,科學中難能可貴的創造才華由於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殺;而良好的方法則會促進、增長這種才華。

——貝爾納(法國科學家)

創新時代實際上是信息時代的天然的伴隨物。盡管我們掌握了新的信息,但仍然有薄弱環節,它不是出現在信息的創造上,也不是出現在信息的貯存上,甚至也不在信息的獲取上,而是出現在利用新的信息去做新的事情上。

——斯威尼(美國管理學家),致未來的總裁們

組合創新法,也稱選擇組合創新法。它是創新者按照一定的原理,經過選擇把兩種以上的事物(技術、物件)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事物。

組合,通常被認為是創造性動力的源泉。

——奧斯本(美國創造學創始人)

所謂創新就是在創新者個人的能力範圍內把現有的素材進行新的組合。

——馮·範格

集成創新能力:集成首先是一種方法,它是把現有的技術或成果集中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技術或成果。熟能生巧,把這種方法轉換成人的能力,就是集成創新能力。

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能力:首先引進,再進行消化,然後吸收其對我有用的東西,再對其改造、補充、完善,形成新的技術或成果。熟能生巧,再把這種方法轉換成人的能力,就是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能力。

美國的登月工程,動員了42萬人,使用了1萬多個零件,沒有一個是專為登月工程發明的,全部是對現有技術的利用組合。

——韋伯(美國阿波羅工程的總指揮)

任何單位都是一種組合。家庭是男人與女人、房屋、家具的組合;單位是領導與群眾、物資的組合,學校是領導與教師、學生、設施、物資器材的組合。完成任何一項任務是完成任務的主體——人,與一定的經費、物資和使用方法的組合,組合的好,可以實現1+1大於2的功能,組合的不好就會出現1+1小於2的結果。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就一直在研究組合,組合是人類創新研究的永恒主題。

——林木

(一)主體附加

主體附加,是以一種事物為主體,通過對其添加,形成另一種新事物,或增加主體事物功能的一種方法。

主體附加還可以分為從主附加和主從附加。從主附加是指讓次要事物為主要的事物服務,主從附加是讓主要事物為次要事物服務。

主體附加在裝備技術創新中運用得較為普遍,收效也最為明顯。機械裝備大部分都是主體附加創新的結果。主要做法是以某一種裝備為主體,通過對其添加另一種裝備或技術,形成另一種新的裝備或技術。如把加工餐飲的裝備安裝在汽車上,創造出了餐飲係列保障車:如炊事車、快餐車、冷藏車、保溫車;把衛生醫療器材安裝在汽車上創造出了衛生醫療係列車:如X線診斷車、救護車、野戰手術車等;把加油裝置安裝在汽車上創造出了加油車,把淨水設備安裝在汽車上,稍加改造就創造出了淨水車,噴灑車;把衛生裝備安裝在汽車上,創造出了公路清潔車、掃雪車,等等,都是以汽車為主體進行附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