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1 / 1)

(一)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針對一定的問題,開展的與眾不同、具有積極意義、取得不同結果的思考。

求異的目標是超出,是創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新事物。最終超過前人,超過同行,超越自我。

——林木

創新中的求異思維就是不盲從、善質疑、敢超出。

求異思維就是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創造不同。

——林木

要想進步和不退步,必須別出心裁,至少應該異地取材。

——魯迅

應該“標新立異”,但應該是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

——毛澤東

求異是進步的、積極向上的,而不是低級庸俗的。

——林木

獨辟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威·布萊克

獨特實際上是對平常的突破,意味著一種求新的生命力。

——素素

與眾不同,也是一種時髦,一種社會前進的積極因素。

——陳祖芬

打破成規,新世界才能出現。

——庫帕法伯格

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隻能是“亞軍”。

——李可染

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才逼真。

——(宋)黃庭堅

不經過迷惑,你總不會聰明;要成長,你總要獨創才行。

——歌德

經驗貴在自己創造。

——葉聖陶

養成習慣是我們的失敗,因為習慣究竟是一個定型的與世界有關的。

——(英)佩特

一個人想做點事,非得走自己的路。

——李政道

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

——鄭板橋

真正獨樹一幟的隻是少數人,多數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轉的。

——歌德

由於有所共鳴與傳承,人類才不至於過分地迷失和繞圈子走老路,由於有所區別,人類才會有發展。

——王蒙

遇到難題時,我總是力求尋找巧妙的思路,出奇製勝。

——朱清時

獨創性,就是發現那些橫在我們麵前,但卻沒有人命名,因而也就無人提起過的事物。不具備獨創性的人們通常要等到別人給那些事物命名之後再去正視他們。

——尼采,快樂的科學

隻有廣泛的得到教益,自己才能兼容並蓄,融會貫通,然後才能獨創一格。

——苟慧

求異思維的運用:一位專家要有一麵學術旗幟,一個人要有一種積極向上,與眾不同的作風、風格;組織一次活動要有一次的特色。

求異思維——向上的階梯

求異思維是一種優秀可貴的品質。美國學者特曼早在1921~1923年間,從25萬名學齡兒童中選出1528名高智商者,其中男生857人,女生671人,探索他們成才的規律。這一研究一直跟蹤到1972年,中途因特曼逝世,其他美國心理學家接替了特曼的工作。最後,研究者對這些兒童中150名最成功者和150名最不成功者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在智力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其差別主要是非智力的品格因素,而其中的求異思維起主導作用。隻有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才能創新。

(二)求同思維

求同思維是創新者在創新過程中,為了實現某個目標,堅持求同存異、綜合概括,創造新事物的思維活動。

1.技術集成。美國的阿波羅工程,設有為其製造一個專用新零件,全部是現有人員、思想、技術、材料、器械的集成。

2.信息綜合。創新者可把不同的信息綜合起來,形成一種新信息。如綜合多種觀點形成新觀點,綜合多種思想形成新思想,綜合多種理論形成新理論。

3.功能組合。把服務於同一對象的物件組合起來,創造出了一種新物件。如組合家具、組合文具、組合電工工具、組合床上用品。

4.裝備技術組合。軍隊以汽車為基礎,把微機、電台、標圖桌等辦公工具組合起來,創造出了作戰辦公車;集指揮係統、通信係統、衛星定位係統、導航係統和空調係統等高技術係統為一體,創造出了作戰指揮車。

(三)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相輔相成

創新者在創新中,不可能隻單獨使用某一種思維方式,而常常是幾種思維方式同時使用。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它們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創新者在創新中,常常是先使用求同思維或求異思維,當一種思維方式不能滿足創新需要時,就會使用另一種思維方式。因此,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常常交叉使用,相得益彰,它們共同擔負著創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