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肺栓塞(2 / 2)

隨著孕周的增加,孕婦體育運動時間縮短,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和雙側髂靜脈導致下肢血流緩慢,為血栓形成創造了條件。在有血栓家族史的個體,血栓形成傾向更加明顯。她們的個體首發血栓年齡明顯提前,產褥期肺栓塞發生率也明顯高於妊娠期。

另外,分娩時如果羊水中的有形物質,比如胎糞、胎毛進入母體肺循環,就會造成羊水栓塞。

需要提醒女性朋友的是,避孕藥中含有的雌激素可以促進肝髒合成與凝血有關的蛋白。因此長期服用避孕藥的人群肺栓塞風險增加。

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除了上麵提到的三類人群,還有一些短期或突發狀況,或一些局部病變導致肺栓塞。

外傷、手術導致臥床或身體製動的人群中,肺栓塞的比例顯著升高。比如,車禍或地震造成下肢擠壓傷;骨折後下肢石膏、繃帶固定;外科手術後臥床等,都會引起血流緩慢,導致血栓形成。

有一位因石頭砸傷腳趾致局部壞死的老人,由於沒有及時截肢,造成局部血栓,整條腿缺血疼痛,終因肺栓塞去世。因為老年人活動減少,更多地伴有糖尿病、心腦血管慢性疾患。即便臥床幾天,一個腳指頭的病變,也足以造成肺栓塞。

因此身體,尤其是下肢局部製動的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不僅有利於患肢康複,也有利於減少栓塞並發症。需要臥床或減少活動的患者應該接受相應的抗凝治療,預防肺栓塞的發生。

4.知己知彼,防微杜漸

對於易患人群,首先要治療原發病。比如,房顫的患者,要做好抗凝治療,將血栓扼殺在萌芽狀態。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要定期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血栓,就要正規抗凝治療,或外科手術去除血栓。

特殊狀態下高危人群,如孕產婦、手術後、石膏或繃帶局部固定患肢者,都應進行適量而規律的活動,定時變換體位,配合局部按摩來促進肢體血液的流動。避免高脂飲食過渡攝入,增加水果蔬菜攝入,適量飲水促進循環,戒煙戒酒。

對於肥胖、久坐及長時間乘坐飛機的人群,應該減輕體重,控製飲食,增加鍛煉。

5.高質量的養護

目前已知的與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關的遺傳性缺陷,有抗凝血酶(ATⅢ)缺陷、纖溶酶原缺陷、血栓調節蛋白缺陷等。具備這樣的先天缺陷,罹患肺栓塞的概率就顯著增加。除此而外,更多的風險來自後天獲得性因素。如血管、心髒疾病、外傷、手術、妊娠分娩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服藥習慣。

即便無法改變那些遺傳的缺陷,我們仍舊可以積極地改善後天獲得性因素。積極治療導致血栓的高風險疾病。如正規服用抗凝藥物,定期檢查凝血功能和血管情況。這樣的治療在心髒病患者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箭雙雕的。既可以治療原發病又可以提高循環血液的質量,預防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