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942 壬午3-4(1 / 2)

3.

高宗福已經脫了羊皮夾襖,換上了對襟的粗布夾襖,可這捉摸不定的天,又時候卻冷的要下雪,隻有在道觀裏或者屋裏,才能露出黝黑的肩膀。

道觀裏多了名年輕人,俊朗的麵孔透著一絲英氣,個子不高,濃眉大眼少言寡語,提著水壺給高宗福和李道長的杯子裏填滿了水,然後低著頭去到大殿邊,坐到墊子上閉著眼睛默念起來,身上的道袍顯然太小,緊緊的繃在身上,後背上的肌肉被勒一塊一塊的。

高宗福對李道長說,玄潤師傅,再過幾天,不行了咱去求個雨吧,你看這龍王是不是睡著了,把咱石家溝給忘了,這都幾月了,一滴雨都不見。李道長歎了口氣說,天要收人,龍王管不了。高宗福不甘心,依舊央求李道長給選個日子,好去求雨。李道長掐了會指頭才對高宗福說,修行人,天下蒼生可憐,那就這個月的十七吧。高宗福又央求李道長主持求雨儀式,李道長點了點頭,自言自語,天要收人,老道怕也沒啥法子啊。

高宗福見李道長答應了,就起身要走,到了大殿,年輕的道士朝他笑了笑,高宗福對視到年輕道士的眼神,背後不由的一個激靈。李道長在裏麵喊道,玉通,去送送高東家。被叫做玉通的年輕道士站了起來,把高宗福送出大殿,到石子路邊,才停下腳步,拱手施禮,高宗福連忙也拱手還了個禮,看了玉通一眼,有些納悶的問玉通,你就是李道長的收的弟子嗎?玉通點了點頭,高宗福哦了一聲,又問哪裏人,玉通這才開口說自己是山東人,俗姓楊,道號玉通。一陣黃風肆虐了過來,高宗福被刮的睜不開眼睛,隻好朝玉通再拱了拱手,然後貓著身子朝崖下小心的走去。

四月十七這天,風停了,天瓦藍瓦藍的,高宗福早早吃過飯,先去了道觀。不一會高誌飛就帶著七八名身強力壯的後生和一幫吹鼓手趕了過來。在道觀院子的西南角牆角下,有個用三塊石板搭起來的一個小龕,李道長先上了香,然後招呼著院子裏所有的人都跪下,三叩九拜後,李道長一邊念著咒語,一邊畢恭畢敬的從石龕裏搬出一尊龍頭人身的龍王像,龍王像不大,用一整塊木頭雕刻而成的,李道長給龍王像披上一塊紅綢子,小心翼翼的把龍王像放在一把椅子上,用紅繩子固定好,又拿起一個小口鼓腹雙耳的黑瓷罐,在龍王像的頭上繞了三圈,然後招呼高誌飛他們過來,在椅子下麵穿過兩根木杠子,四個人各肩扛一頭,李道長喊了一聲起,四名小夥子一挺腰,抬了起來,李道長又喊道,奏樂,走。吹鼓手鼓起腮幫子,嗩呐朝著天,吹了起來。高宗福走在最前麵,緊跟著吹鼓手,然後是抬著的龍王像,李道長走在最後麵,一行人下了道觀,到了村裏,路邊早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都很自覺的跟在求雨隊伍的後麵,懷裏都抱著剛蒸出來的花饃。上了大路,抬著龍王像的四個後生,扭起了花子,隊伍緩慢的進行,朝乾坤灣的方向而去。

一個來時辰左右,眾人到了乾坤灣邊,後生們把龍王像放在一塊平整的沙地上,背著手站在四角,李道長從後背拔出一把黝黑的桃木劍,在龍王像旁邊念念有詞,舞動著身子,前來求雨的人們,依次把花饃都放在龍王像的麵前。高宗福站在最前麵,旁邊站的是高宗壽,後麵是高誌飛以及高誌雲等人,等貢品都放完了,高宗福第一個跪下去,其他人也都跟著跪了下來,黑壓壓的百十號人,齊刷刷的跪在龍王像的麵前。在李道長的指揮下又齊刷刷的磕頭作揖。過了好一會,李道長收起桃木劍,抬頭看了看太陽。大聲道,吉時已到,諸神回避,懇請龍王,普降甘霖,救濟百姓,滿倉顆粒。然後又拿出那個小口的雙耳黑磁罐,在龍王像上繞了三圈,用一個細長的紅繩綁在罐的雙耳上,朝水邊走去。眾人也都站了起來,緊緊跟在後麵。到了水邊,李道長一手牽著繩,一手把罐子使勁朝水裏扔去,黑瓷罐子落在水麵上,激起一圈一圈的漣漪。眾人都盯著罐子,罐子在水麵上翻滾了幾下,停留在水麵上隨著水流打著轉。一炷香時間後,李道長收起繩子,把罐子拉了回來,拿起罐子口朝下,裏麵一滴水都沒有。李道長又念了一遍求雨辭,再次把罐子扔到了水裏,一炷香後拉上來,照舊沒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