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嵩山文化係列散文集《往事越千年》,前後經曆了好幾年的沉澱,三次增刪修改,數次潤色,終於定稿,交付《中國作家文叢》圖書編輯室的兩位編輯,李夢坤、杜宇老師,並納入《中國作家文叢》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自2000年起,我就開始了這本集子的資料收集,探訪嵩山各個景點和角落的工作,在此其間,我查閱了登封市誌書,閱讀了的大量介紹嵩山曆史人文的書籍,這其中包括張國臣的《中國少林文化學》、《曆代名人嵩山詩選》、《嵩山》、《泉水丁冬》,以及《中嶽廟》等等,一批介紹和探討嵩山文化的專著。於2004年下半年完成了《往事越千年(我讀嵩山)》的初稿。初稿完成後,打印出來兩份,分別交給我父親的好友傳閱,請他們提建議。父親的好友,原登封市委黨校校長鄭德炎,原登封市報主編鄭保成,以及我敬愛的父親王鬆太,都對書稿提出了十分寶貴的建議,為我作進一步修改,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鄭德炎、鄭保成兩位前輩,積極幫助我搜集資料,查證初稿中的疏漏和謬誤,一條一條地寫在稿紙上,當他們把書稿和記錄得密密麻麻的十幾頁稿紙交到我手上的時候,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眼睛不由得濕潤了。他們的認真態度和精神,對我完成此稿幫助極大,在此我由衷地感謝他們!感謝他們對於晚輩的幫助和付出,他們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2005年我最初接觸網絡是在新華網論壇,我把嵩山係列散文邊修改邊發在文化廣場“舞文弄墨”專欄,受到斑竹和文友們歡迎,許多篇章被推薦閱讀。2006年我在搜狐開博客,連載嵩山係列散文,受到博友們高度讚揚。同時也聽取了許多朋友的真誠建議和幫助,最讓我感動並感謝的是:火熱夕陽(藍塵)、秋日的風(冬敏)、野渡無人舟……等朋友和老師們的熱情鼓勵,他們在閱讀中,甚至細微到文中的錯別字,一個比喻,一個符號,隻要是他們認為不妥的地方,都會真誠地指出來。在此期間,我借助網絡優勢,查閱了大量的佛、道、儒文化知識,然後對嵩山係列散文進行了多次增刪修改。2007年,我把基本定稿的係列散文發表在“紅袖添香”個人專欄,同時也在紅袖散文論壇發帖,係列散文在紅袖散文論壇受到斑竹和讀者高度推崇,被推薦閱讀並置頂。嵩山禪武醫研究院網站曾經全文轉載。2008年,在“一起寫(17xie。)”,再次修改潤色連載,被列為精品A級圖書。在此感謝對文集提出過真誠建議的朋友,並送給他們永遠的祝福!

另,本書的一些配圖來自網絡,我要感謝那些無名的攝影師們,送給他們祝福!

最後要感謝為本書提供了不少照片,特別是為《往事越千年》拍攝了封麵的郭鳴先生,郭先生是登山愛好者,是一位很執著的“驢族”成員,他拍攝的少室山,彰顯了嵩山的雄偉浩瀚之氣,一看到那張照片,我就暗暗地喜歡,心想這下可找到書的封麵了!在此我要感謝郭鳴,並送給他永遠的祝福!

嵩山文化係列散文《往事越千年》的出版,對於浩瀚的嵩山文化來說,隻是暫告一個段落,是嵩山曆史長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是嵩山宏闊的山脈中一株小小的山茱萸。係列散文結集出版,隻是完成了我作為嵩山的女兒一個小小的心願。

曆史在前進,未來帶給人類的必將是更加燦爛的文明,健康和諧的人文景觀,以及新時期所特有文化內涵和風貌,嵩山文化也在不斷地成長、完善、發展,相信她必將走向更趨成熟的明天。

蹤影??於200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