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巨大石雕像——拉什莫爾山(2 / 2)

拉什莫爾山上的4個巨人雕像,生動地刻劃出了4位總統的形像特征與神態。

華盛頓像是一座胸像,頭部是圓雕,從衣領部分開始向浮雕過渡,右邊的衣領轉成浮雕線刻,保留了原來的山形,左邊衣領刻成浮雕,肩部和胸部因山形而粗刻,因此整個雕像頭部五官形象突出,清晰而集中,隻見華盛頓安詳地望著遠方,口緊閉著,眉宇略鎖,顯露出嚴肅而又堅決的表情,仿佛對勝利充滿了信心。華盛頓肖像是4個巨人肖像中唯一的胸像,其餘3人隻雕出了頭部形象。

在華盛頓雕像的左邊是傑斐遜雕像。傑斐遜是著名的《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雕像突出了他作為美國民族和民主革命先驅者的風采和智慧,他的頭發彎曲,前額突出,雙眼炯炯有神,頭部微仰,嘴角微抿,從悠閑當中透露出果敢和堅強。

羅斯福雕像位於傑斐遜雕像之左,他與林肯的雕像隻刻了臉部,腦後與石山連在一起,頸與胸部均未刻出。羅斯福頭像下頜略收,唇上短髭粗而濃,雙目深陷,兩眉緊鎖,麵部棱角分明,戴一副秀麗的眼鏡,與華盛頓與傑斐遜剛毅的造型形成鮮明的對比。

4座雕像的最左邊一位是林肯,這位深受美國黑人和下層人民愛戴的偉人言行一致,雕像突出了他嚴肅、認真的性格特征。

這組巨型雕像既突出了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又巧妙地組合在一個統一的構圖之中。如果按照年代排列,羅斯福應該排在林肯之後,但是出於藝術上的考慮,把羅斯福放在林肯的右邊使它與兩旁的雕像形成了更為鮮明的對比。4座雕像的麵部雖然不朝向一個焦點,但是他們都看著遠方,而且排列在相同的高度,左邊3座雕像頸項以下的橫線都是連貫的,隱去了3人的胸肩,彼此融為一體,有機地統一起來,加強了雕像間形與神的聯係。

拉什莫爾山的石刻構圖,曾經多次改動,主要原因是山石內層的花崗岩有裂縫或瑕疵。由於在外表很難發現內層的岩石情況,所以刻到內層時隻好改變構圖。1930年7月4日,華盛頓像首先完成,接下來在刻傑斐遜像時遇到了很大麻煩,刻像的位置一再改變,直到1936年8月30日才落成。此後,1937年9月17日林肯石雕像完成,1939年7月2日羅斯福石雕像完成。在整個工程中,曾作過9次大的改動,清走石頭10萬噸以上。4座雕像完成後,波格隆又投入到整體處理中,以加強四座雕像間的聯係,使這組雕像更加協調。1941年3月6日,波格隆在工程未完全結束時就去世了。

在石像雕刻過程中,采用了現代化的爆破技術,在爆炸時經過精心測算,爆炸後的岩石距離成品要求隻有2.5厘米,可見其定向爆破技術的精湛。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有人稱這4座雕像是由炸藥炸出來的。拉什莫爾山的石像可以說是科學與雕刻相結合的人類傑作。

為了表示對4位總統的崇敬之情,也為了防止雕像受到損害,拉什莫爾山禁止遊人攀登,前往觀瞻的人可以山腳下的觀瞻台上一睹石像的風采,每年6至9月間,為了使遊人在晚上也能欣賞到這一藝術巨作,這裏還備有照明設備,在燈光下觀賞石雕,自然又有另一番情趣和特殊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