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咆哮的雲霧——維多利亞瀑布(2 / 3)

飛流直下的這5條瀑布都瀉入一個寬僅400米的深潭,酷似一幅垂入深淵中的巨大的窗簾,瀑布群形成的高幾百米的柱狀雲霧,飛霧和聲浪能飄送到10千米以外,聲若雷鳴,雲霧迷蒙。數十裏外都可看到水霧在不斷地升騰,因此它被人們稱為“沸騰鍋”,那奇異的景色堪稱人間一絕。讚比西河經過瀑布後氣勢依然壯觀,河水衝進狹穀,洶湧直奔過的“沸騰鍋”的旋渦潭,沿著之字形峽穀再往前奔騰64公裏向下遊進發。

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以它的形狀、規模及聲音而舉世聞名,堪稱人間奇觀。而瀑布附近的“雨林”又為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這一壯景平添了幾分姿色。“雨林”是麵對瀑布的峭壁上一片長年青蔥的樹林(不過周圍的草原在幹旱季節時會失去綠色)。它靠瀑布水氣形成的潮濕小氣候長得十分茂盛。作為這裏的一大景點,“雨林”仿佛終日置身於雨霧,即使是大晴天也不例外。

在8月至12月的旱季裏,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的全寬可盡收眼底,不過這時的水位可能很低。到洪水季節(3月至5月),那情景變得驚天動地。讚比西河的狂濤怒波,以萬馬奔騰之勢飛瀉而下,流量達旱季時的15倍。

“瀑布的發現”

1855年11月,蘇格蘭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成為第一個到達維多利亞瀑布的歐洲人。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之一。位於讚比西河上,寬度超過兩公裏,瀑布奔入玄武岩海峽,水霧形成的彩虹遠隔二十公裏以外就能看到。

在1853年與1856年之間,蘇格蘭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與一批歐洲人一起首次橫穿非洲。利文斯敦此行的目的顯然是希望非洲中部能向基督教傳教士們開放,他們從非洲南部向北旅行經過貝專納(現在的博茨瓦納),到達讚比西河。然後,他們向西到安哥拉的羅安達沿海。考慮到這條線路進入內陸太困難,他又調頭東向,沿著2700公裏長的讚比西河航行,希望這條大動脈般的河流成為開拓中非的“上帝高速公路”。1856年5月他們到達莫桑比克沿海的克利馬內。

就在這次旅行中的1855年11月,利文斯敦“發現”了莫西奧圖尼亞瀑布,成為第一個到達這個瀑布的歐洲人(他初次聽到關於瀑布的事是在四年之前,當時他和威廉姆。科頓。奧斯威爾抵達讚比西河岸以西129公裏處)。當時他乘獨木舟順流而下,於11月16日抵達該瀑布,老遠就已看到瀑布激起的水氣。他登上瀑布邊緣的一個小島,看到整條河的河水突然在前方消失,利文斯敦寫道:“這條河好像是從地球上消失了。隻經過80英尺距離,就消失在對麵的岩縫中……我不明所以,於是就戰戰兢兢地爬到懸崖邊緣,看到一個巨大的峽穀,把那條1000碼寬的河流攔腰截斷,使河水下墜100英尺,突然壓縮到隻有15至20碼寬。整條瀑布從右岸到左岸,其實隻是個在堅硬玄武岩中的裂縫,然後從左岸伸展,穿過3、40哩的丘陵。”

後來利文斯敦指出那時低估了瀑布的寬度和高度。他認為這些瀑布“是我在非洲見過的最壯麗景色。”他又寫道:“……除了一團白色雲霧之外,什麼也看不見。那白練就像是成千上萬的小流星,全朝一個方向飛馳,每顆流星後都留下一道飛沫。”

第二天利文斯敦回到他第一次觀看瀑布的小島(現名為卡澤魯卡或利文斯敦島),種下桃、杏核和一些咖啡豆。他還在一棵樹(據說是猴麵包樹)上刻上日期和自己名字的簡寫。他後來承認這是他在非洲唯一一次做出的無聊事。

奇怪的是,探險家們並沒有因這個重大發現而興高采烈,盡管他後來對此事有“如此動人的景色一定會被飛行中的天使所注意”這樣的描述。對利文斯敦而言,這瀑布實質上就是一垛長1676米、下衝107米的水牆,也是基督教傳教士們試圖到達內陸土著村落的實際障礙。對他而言,旅行的重點是發現瀑布以東的巴托卡高原。如果讚比西河被證實是可全線通航的話(它不能通航),在他看來,這一地方可作為潛在的居民點。盡管他以感覺有所“進展”的方式表達對發現瀑布的失望,但利文斯敦還是承認瀑布是如此壯觀,以至於用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的名字來命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