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裏記載的不為人知的曆史故事還沒有結束,最後記載的部分才是關於他們祖上劉理的神秘人生。
劉老漢繼續耐心地講述下去。
在劉備稱漢中王的同一年,關羽發兵攻打荊州北部的樊城。此役,他水淹七軍、斬龐德、大敗曹仁,一時間威震華夏。然而就在此時,孫權方麵派呂蒙為主帥趁關羽攻打北方的時候,偷襲了其後方疏於防守的荊州。關羽得到消息,他深知荊州對於蜀國戰略意義上的重要性,於是不得不撤兵救荊州。在曹軍和呂蒙的兩麵夾擊下,敗走麥城,最終被呂蒙的伏兵擒獲。關羽致死不降,於是他的頭顱便被孫權砍下並送與曹操。
關羽之死是悲涼的。這段曆史讀起來是讓所有對關羽厚愛的後世人無不悲憤和惋惜、對孫權這次勝利嗤之以鼻甚至唾罵至深。但,曆史上國與國之爭從來就是利益集團之間對各自利益的角逐。與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相比,過程又顯得是那樣的次要。這樣說來此次孫權奪回荊州的土地對吳國來說卻是一次極其成功的戰役。
但是,此次令孫權不顧與劉備反目、瓦解同盟而堅決發兵的原因卻不僅僅是因為要奪走荊州之地,更直接的原因卻是他要奪取當年令諸葛亮能夠神鬼莫測、戰無不勝的寶物銅鼎龍龜。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由魯肅口中也得知了銅鼎龍龜的秘密。暗中了解了關羽和曹操於華容道的交易後,銅鼎龍龜便被封存在了荊州境內,長江沿岸的某處的秘密。他更忌憚於曹劉達成的互不侵犯的協議會使吳國長期處於戰爭危機和政治不利的地位。他知道了此物的神奇之處,乃可改變整個戰局甚至以少勝多。他此生對此物的癡迷近乎癡狂。在赤壁之戰後一心想要得到這個寶物,做夢都想得到這個寶物的孫權這次終於等來了機會,當他拿下了荊州之後便派人開始尋找關羽封存它的地方。他準備將其據為己有,以待成為來日吳國一統中原的秘密武器。
可是孫權對銅鼎龍龜的搜索卻始終沒有結果。就當孫權占領荊州時間才不過數月之時,他的噩夢就來了。劉備於同年親自掛帥,甩領蜀國大軍浩浩蕩蕩來攻打荊州、為關羽報仇來了。
然而,劉備在並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這麼急於伐吳的重要原因卻並非直接為關羽報仇。更直接的原因其實是要防止孫權單方麵得到銅鼎龍龜。因為那樣的話,既已形成的三國鼎力局勢的後果則不堪設想。孫、曹之間的盟約也將形同虛設。
這也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諸葛亮在這次如此重要的軍事戰役之前,在蜀國並沒有充分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便倉促出兵,並且沒有阻止劉備的原因。因為以諸葛亮的智慧和軍事才能,他不可能預見不到此次劉備出兵的危險性,按照常理也不可能不阻止劉備。
但蜀國沒有選擇,戰役最終還是打響了,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戰爭的結果是劉備徹底敗了,並且於次年病死於永安宮。
這段時期故事發生的太快,讓人眼花繚亂。
由於曹操也於次年病死。此時赤壁之戰時期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和張飛等人此時均已離開人世。然而由赤壁之戰所引發並且流傳下來的銅鼎龍龜的秘密卻並沒有結束,而被他們的後人延續了下來。
劉理這時才進入了曆史舞台。
由於曹操、關羽和劉備均已死去。當年在華容道的約定也自然失效了。蜀國麵臨著嚴峻的形式:失掉荊州這個戰略要地以及要麵對隨時可能舉兵來攻的魏國。所以他們更加要盡快奪回銅鼎龍龜。
在兄長劉禪繼位之後,劉理被劉備托孤安排了一個秘密的任務,這個任務的重要性甚至勝於繼承君主之位:
他要負責建造一處墓地,這處墓地並非要葬人,而是要永久封存銅鼎龍龜,讓後世人永不得其所。
問題是,夷陵之戰後,劉備並沒有拿下荊州。可此時銅鼎龍龜仍在荊州境內。雖然孫權暫時還沒有發現它,但劉理究竟是如何做到順利轉移這個銅鼎龍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