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美石油需求與價格變動相關性分析(2 / 2)

二、中美石油需求與油價波動相關性分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美國、中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國及歐盟國家石油消費幾乎占全球石油消費的一半,其中中國和印度是世界經濟和世界能源市場新崛起的巨人,為此不少西方學者據此認為目前世界油價的上漲是中國和印度這些發展中大國帶來的。前麵已經談到許多因素會誘發油價上漲,但最重要的仍是供需關係。下麵撇開其他影響因素,隻從需求角度分析新舊能源消費國(中國與美國)石油進口需求增加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的相關性。

實證分析的數據選取從1992~2006年,其中石油消費國的石油進口需求額來自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UNCOMTRADE),國際石油價格的數據來自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對主要石油進口國進口額與石油價格變動,采用典型相關分析。因為石油進口需求額與石油價格表現完全不同,但是它們的線性函數可能存在密切的關係,這種密切的關係能反映石油進口需求額與石油價格之間的相關關係。

基本思路是:找出石油進口需求額的一個線性組合u及石油價格的一個線性組合ν;找到u和ν之間有最大可能的相關係數,以充分反映兩組變量間的關係;將研究兩組隨機變量間相關關係的問題轉化為研究兩個隨機變量間的相關關係;如果一對變量(u,ν)還不能完全刻畫兩組變量間的相關關係,則可繼續尋找第二對變量,希望這對變量在與第一對變量(u,ν)不相關的情況下也具有盡可能大的相關係數;一直進行到找不到相關變量時為止。

(一)中國石油進口需求增加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相關性分析

2003年中國超過日本,進口原油9000萬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石油進口大國。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UNCOMTRADE)資料顯示,1992年中國石油的進口額不到32億美元,2006年超過840億美元,15年時間增加25.6倍。同期內,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資料顯示,國際石油價格從16.22美元/桶上漲到60.32美元/桶。

采用典型相關分析SAS計算程序,得到中國石油進口需求額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相關性結果。

中國石油進口額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的典型相關係數為0.985218,漸進標準差小於0.01,在檢驗總體中所有典型相關均為0的概率水平遠小於0.0001,故在1%的顯著水平下,否定典型相關為0的假設。典型相關係數0.985218表明,中國對外石油需求在國際能源貿易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影響著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

(二)美國石油進口需求增加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相關性分析

美國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主要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與中國相比,從1992年到2006年,美國能源進口額從約538億美元猛增到3051美元,增長了4.7倍,雖然增長速度不如中國快,但是就2006年石油進口總量看,是中國的2.6倍。美國石油進口與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變動相關程度。

美國石油進口額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的典型相關係數為0.992675,大於中國的0.985218,漸進標準差小於中國的情況,小於0.01,在檢驗總體中所有典型相關均為0的概率水平遠小於0.0001,故在1% 的顯著水平下,否定典型相關為0的假設。接近1的典型相關係數反映出,美國石油進口對世界能源市場上石油價格變動的影響之大。雖然中國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但是無論從石油進口額的絕對數量,還是與世界石油價格的相關係數來看,中國石油進口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都不及美國。

(三)中美石油進口需求與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的比較分析

從上可見,撇開其他因素,從1992年至2006年中美兩國的石油進口需求對國際石油價格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中國的影響不及美國那麼大。下麵以圖示方式進一步分析比較兩國石油進口需求與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情況。

從該圖可見,中美兩國石油進口需求在整體趨勢上與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正相關。在2003年以前,中國石油進口需求與國際石油價格相關程度並不高;2003年後,相關程度才逐漸提高,但是連線的比較彎曲,不及美國的直線式上升趨勢。顯然,從1992年到2006年,美國石油進口需求始終是影響世界石油價格的決定力量。

2008年8月以來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帶來的石油進口需求的減少引起國際油價不斷下降,以及隨經濟複蘇油價的上漲等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顯然,將石油價格上漲完全歸結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