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問題的調研報告(2 / 2)

(三)三門峽潼關高程居高不下,庫區淤積嚴重,而且仍在發展,給庫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渭河下遊在經常斷流的同時,因受三門峽水庫的影響,又經受洪、澇、淤、堿的嚴重災害。三門峽水利樞紐於1960年建成蓄水後,潼關高程(流量為1000立方米/秒時的潼關斷麵水位高程)抬高至328米以上,比建庫前抬高5米多。20世紀70年代樞紐改造後,潼關高程降低到326.5米,仍比原來抬高近3米。20世紀90年代以來,潼關高程又抬高至328.5米,而且還在發展。截至1997年,渭河鹹陽以下泥沙淤積量已達13.2億立方米,致使下遊河道萎縮,渭河下遊已成為像黃河一樣的地上“懸河”,過去華縣站平槽流量為5000立方米/秒,現在隻有1500立方米/秒。南岸秦嶺山區各支流的入渭口也都嚴重淤高。這些情況造成當地頻繁的洪澇災害,防洪負擔極為沉重。潼關高程居高不下,還造成庫區地下水位提高,土地鹽堿化麵積不斷擴大。應當認為,渭河下遊生態環境仍在繼續惡化,這給下遊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三門峽庫區的問題是渭河下遊的難點問題,雖然國家在處理移民安置的遺留問題和下遊防洪保安等方麵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最根本的問題是潼關高程居高不下,而這個問題長期以來未能徹底解決。

二、關於渭河綜合整治的建議

1.建議陝西省政府在水利部指導協助下,盡快製定一個跨行業的渭河綜合整治規劃,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按照經濟、社會、環境三者效益相統一的精神,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有利和不利條件,製定切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方向和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要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並結合提高水價和汙水治理費等措施,貫徹節約用水、防治水汙染、保證生態用水。

2.鑒於渭河流域在西部地區的重要地位和當前的嚴重問題,建議國務院將渭河流域的綜合治理作為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的重要內容,列入國家重點工程。

3.鑒於渭河流域水資源緊缺出現的一係列問題和21世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施跨流域調水是十分必要的。考察團研究從洮河、漢江、黃河、嘉陵江等諸多水源的調水方案後,認為引洮(河)濟渭(河)工程比較現實可行。根據水利部調研資料,洮河年均水量48億立方米,限於地形條件,現狀用水4.8億立方米,2020年規劃為7.9億立方米,甘肅省引洮工程將引用5.5億立方米。專家分析後認為,引洮入渭10億立方米水量時,對流域內用水和生態均不會造成較大影響,遠景將結合南水北調西線引黃入洮。因此,建議水利部近期重點研究引洮濟渭工程,提出可行性報告,如通過審批,建議單獨立項。在可行性報告中要研究對甘肅省的補償政策。

4.建議水利部抓住小浪底水庫建成的有利時機,邀請中國工程院共同研究製定降低潼關高程的措施和方案,下決心消除長期以來三門峽工程對渭河下遊的不利影響。三門峽發電應嚴格服從降低潼關高程的需要。

200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