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渭南市渭河流域水資源利用防洪保安和環境保護情況的彙報(2 / 3)

在節水方麵,我們一是充分利用經濟杠杆,調整用水價格,分行業計收水費。對渭南市區的72家用水大戶企業逐年下達節水任務,要求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二是進一步加強城市水資源管理,出台了一係列管理措施,逐年限製地下水開采,加大地表水利用。三是加大城市供水管網、計量設施的改造力度,對防止跑冒滴漏,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四是在農村修水窖,聚雨水,大力推廣滲灌、滴灌、噴灌。

在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方麵,每年我們都要與沿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逐級分解,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對重點企業下達限期治理任務,分期分批治理,確保治理任務的完成。近年來,我市在渭河流域汙染防治工作上做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批“十五小”企業被取締;重點汙染源基本實施達標排放;渭南市汙水處理廠建設進展順利;完成了水環境保護兩項基礎性工作;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實施可持續發展。

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麵,我們以根治水土流失為目標,以流域為單元,以科技為先導,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堅持從市情出發,實施山川秀美工程。三年來,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00.94萬畝,封山育林55.6萬畝。四大經濟林基地初見規模,以花椒、紅棗、柿子、核桃為主的經濟林麵積已達200萬畝。百萬畝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全市107.78萬畝天然林資源,按照“停、管、造、分、綠”的任務要求,停止采伐,堅決打擊亂占林地的違法行為。綜合治理小流域102條,麵積613平方公裏;修建淤地壩30座,穀坊131座,小型水保工程658處。

二、存在問題

(一)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全市水資源既存在工程性缺水,又有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問題。根據《渭南市水中長期供求計劃報告》,全市現狀年實際取用水量14億立方米,比20世紀80年代增加20%,預計到2005年缺水達11億立方米;2010年缺水將達14億立方米。市區工業及生活現狀日需水量27.74萬噸,在現有設施超采情況下日最大供水能力僅23.74萬噸,日缺水4萬噸。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水的供需矛盾日漸突出,水資源嚴重缺乏已經成為製約渭南市經濟發展的瓶頸。

(二)水資源汙染嚴重

渭河在進入渭南段前水質已嚴重汙染。造成渭河汙染的原因主要來自渭河渭南段以上城市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渭河來水逐年減少,近十年來減少了45%以上,降低了河水稀釋自淨能力,水質嚴重超標。

(三)三門峽陝西庫區防洪工程標準低、保安能力差

一是潼關高程居高不下,淤積災害繼續加劇。潼關高程較建庫前(323.4米)抬升5米(328.4米),陝西庫區已累計淤積泥沙47億噸,在黃、洛、渭三河彙流區的潼關斷麵形成了陝西庫區的“攔門沙坎”,這是洪水災害頻繁的直接原因。其後果是:渭河已成為臨背差高達3-4米的地上“懸河”,同流量水位大幅度抬升,河勢擺動加劇,河灣增多,工程險情不斷,防洪能力銳減,小水大災頻繁發生,將昔日黃河下遊的災難轉嫁給了陝西庫區。

二是黃河西倒奪渭態勢嚴重,直接危及關中東部和西安的安全。近年來,由於黃河小北幹流淤積嚴重,河床抬升,加之,晉陝兩岸工程規模、標準差距很大,致使黃河全麵西倒,塌村塌岸嚴重,陝西已損失灘地45萬畝;黃河改道、直衝“鹹豐故道”的危險加大。黃河奪渭加劇了對渭河的頂托、倒灌和河口段淤塞,渭河口已經上溯5公裏,抬高1.2米。

三是庫區移民生活十分困難,防洪安全沒有保證。三門峽庫區移民問題是曆史形成的老大難問題。防洪工程建設滯後,10萬返庫移民有7萬人緊靠黃、渭河居住;水災、塌岸連年發生,1.5萬移民已喪失了賴以生存的耕地;返庫的10萬移民有半數因洪澇、鹽堿、幹旱等自然災害,而導致其生活十分困難。

四是防洪工程標準低,防汛形勢日趨嚴峻。黃河小北幹流長132.5公裏,而我省一側僅有護灘護岸性工程60公裏,實際防禦能力僅為黃河龍門站7000-8000立方米/秒洪水;我市境內渭河長138公裏;有堤防117公裏,雖經五次加高,但由於泥沙淤積迅猛,目前僅能防禦十年一遇洪水;“92·8”洪水後修建的渭河移民圍堤長52公裏,防禦標準僅為五年一遇洪水;南山支流現有堤防標準低、質量差,加之河口段淤積加劇,不斷抬高,形成了南高、北仰、中間凹的夾槽地貌,受渭河洪水頂托倒灌和南山洪水的雙重威脅,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發生了為“92·8”、“96·8”、“98·7”、“98·8”、“99·5”和“2000·10”等六次大洪水,直接損失高達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