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城市汙水集中處理廠建設,提高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
西安市2000年城市生活汙水排放量為14397萬噸。目前,西安市有2座汙水處理廠,分別是鄧家村汙水處理廠和北石橋汙水處理廠,2000年我市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為23.26%。
1958年,我市就建成了鄧家村汙水處理廠並投入運行。在1963年和1976年,先後兩次對該廠擴建,現規模為日處理生活汙水12萬噸,服務人口35萬人,約占市區汙水排放量的1/5.1999年,利用丹麥貸款和政府撥款,我市投資1.1億元對鄧家村汙水處理廠實施技改工程,該工程將於今年完成,改造後日處理生活汙水能力由原來的12萬噸提高到16萬噸。
1994年我市開始建設北石橋汙水處理廠,總規模為日處理生活汙水30萬噸,一期為日處理生活汙水15萬噸。“九五”期間,我市利用北歐信托投資銀行、北歐發展基金貸款和政府撥款,投資2.3億元,建設完成了北石橋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該工程於1998年7月開始運行,日處理生活汙水15萬噸。監測結果表明,出水水質完全符合設計要求。該廠日處理流域麵積為市區南郊及西南郊,共53.5平方公裏,服務人口約60萬人。
目前,我市東郊第三汙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另外,鄧家村和北石橋汙水處理廠正在建設汙水深度處理回用工程,工程建成後每日可回用水10萬-16萬噸。
3.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黑河飲用水源環境安全。
黑河引水工程是解決我市供水問題的跨世紀工程,投資大,影響大,它不僅關係到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我市跨世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黑河引水工程由於規模宏大,整個工程本著逐步受益的原則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1987年12月開工,1996年6月完工,工程決算13.12億元。現已建成86公裏的自流引水暗渠,日淨水規模60萬噸的曲江水廠和城市配水管網56公裏。到今年8月底已累計向西安市供水12億立方米,目前黑河供水係統供水量已占全市供水總量的2/3.二期工程1996年開工,計劃2001年建成。
為了保護好黑河水源地等,我市製定了《西安市城市飲用水源汙染防治管理條例》,要求並組織城市飲用水源地所在區、縣政府,強化水源地環境管理,經常檢查,常抓不懈,並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的考核內容。由於各級政府的重視,我市近幾年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始終保持在96%至100%的較高水平。
同時,我市加強了秦嶺北麓森林植被的保護和所有飲用水源地環境執法檢查。全市的森林覆蓋率由“八五”的34.2%提高到“九五”的38%,計劃“十五”達到42%。
4.加強灞河城市段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改善城市周邊生態環境質量。
為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近年來我市加大了對轄區內渭河支流的綜合整治力度,實施了一些流域治理工程。如灞橋區政府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精神,對灞河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了灞河城市段的投資環境,采取招商引資辦法,加快了灞河的生態環境建設步伐。灞河城市段,由河南省南陽市臥龍農工貿產業基地出資6000多萬元進行綜合治理開發,已完成長樂橋至鹹寧東路、兩岸2.5公裏的護坡改造工程;灞河西岸2公裏、東岸沿濱河路1.5公裏的排汙管道鋪設工程;對河心島進行了改造加固並新建4個人工島;在灞河上建成一個3米多高的橡皮壩形成近500畝的天然水麵;以旅遊、度假、休閑等綜合開發為主的半坡湖度假村二期工程已初步建成。灞河城市段,由灞橋區和西安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聯合進行開發,正在建設麵積約10平方公裏的灞河生態世紀園工程。隨著灞河生態環境的改善,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此投資,從而帶動灞橋區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西安明城牆護城河綜合整治從1998年開始,已投資2.38億元,完成了護城河進水淨化改造工程、護城河部分截汙工程、護坡整治及周邊環境改造工程等,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已初見成效。
5.開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
根據全國開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我省開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方案及深入開展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我市把查處環境違法企業、生態破壞事件以及造成嚴重汙染和生態破壞的責任人作為重點,特別是把查處造紙企業超標排放、小造紙回潮等環境違法行為作為重中之重,不但查事,而且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