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太古時期沒有天也沒有地,到處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團,可就在這黑暗之中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卻孕育出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醒來睜開眼一看,什麼也看不見,於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著向四周猛劈過去。那輕而清的東西都向上飄去,形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盤古站在天地中間,不讓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盤古也隨著增高。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可是盤古也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盤古的頭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發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甘霖雨露滋潤著大地。
天地開辟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世界又孕育出了一位神明,其名“女媧。”
女媧出現在地上,卻發現隻有自己一個人,於是便照著自己的模樣開始用黃泥造人,時間不久,原本沒有生機,一片死寂的大地上多了生命,也就是後來的人。
可是,這時天空發生了異變,空中出現了一個大窟窿,頓時世界便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
女媧看到她的子民們陷入巨大災難之中,十分關切,決心煉石以補蒼天。於是她周遊四海,遍涉群山,最後選擇了東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東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別由神鼇用背駝著,以防沉入海底。
隻有天台山才出產練石用的五色土,是煉補天石的絕佳之地。於是,女媧在天台山頂堆巨石為爐,取五色土為料,又借來太陽神火,曆時九天九夜,煉就了五色巨石36501塊。然後又曆時九天九夜,用36500塊五彩石將天補好。
可是,因為計算的失誤,補天石五彩石多出來了一塊,這一顆奇石,是所有補天的頑石中最出類拔萃的石;各具神奇力量,可惜它空負“一身卓爾不凡”,卻無緣可以補天。
女媧隻感到非常可惜。這一顆奇石同是她一手艱苦煉成,如今無法“石盡其用”,若這顆奇石有知,想必也會慨歎一句——“懷才不遇”!
為免辜負了這一顆石的“鶴立雞群”.女媧又再度陷於沉思當中,她要想出一個處置奇石的解決辦法。
想呀想,想了半晌又是一會,想了一會又是片刻,想了良久,她遽地想通了!
這奇石既具神奇力量:何不把它們扔下凡間不同角落,就讓它各自隨因隨緣,造福與它深有緣分的人?
心念一決,女媧亦不猶豫,將這塊奇石扔到了凡間,神石便朝著凡間飛去。
………………
峰外多峰峰不存,嶺外有嶺嶺難尋。
昆侖山在《山海經》中著神山之稱相傳是黃帝在民間的都城,在傳說中也曾有得道高人在此羽化登仙,不僅如此這裏還有許多關昆侖的神話,如西王母的玉山、瑤池、居室,後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穆天子會西王母,白娘子盜仙草,等等,皆指的此山,在此亦可明矣。
而昆侖山聳立在格爾木市南麵,西段喀拉昆侖山是塔裏木盆地與藏北高原的自然分界線,東昆侖由三大山係組成,北支阿爾金山-祁連山、中支昆侖山、南支唐古拉山。
昆侖山中萬壑縱橫,蘊藏著無盡的壯美、神秘和富饒。站在昆侖山口,東西昆侖盡收眼底。往東看,在靜寂的萬古雪野中,玉虛峰孤兀雄起,勢壓萬山。
而此時在中支昆侖山腳下山穀之中,一個身著迷彩裝,腳穿一結實登山鞋,長相頗為俊秀的青年人正坐在一圓滑巨石上向著那插入雲霄的昆侖山山腰四處打量著,背上還背著一黑色大旅行包,左手緊握著一隻登山杖,右手拿著一張羊皮地圖。
這個青年名叫韓宇,四川人,二十五歲,畢業於北京大學中醫學係,自小的興趣就是探險,尤其是對神秘山洞,古墓,遺跡格外感興趣。
在韓宇畢業一個月後,突然收到了爺爺逝世的消息,連忙回到家中,並參加完了自己爺爺的喪事。
就在兩個星期前,他在收拾自己爺爺的遺物時在遺物中發現了一張破舊的羊皮地圖。羊皮地圖上稀稀疏疏的畫著無數紋路和幾行小篆字體。
這張羊皮圖的發現的同時瞬間引起了韓宇內心的探知欲望,旋即就將羊皮地圖收了起來,準備進行研究。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裏韓宇對其進行了無數次的研究,通過翻閱了自己爺爺遺留下來的書籍和筆記,就在昨天,終於解讀出羊皮地圖所隱藏的秘密。
這羊皮地圖是一張千年藏寶圖,上縱橫畫著的無數紋路正是藏寶的路線和位置,而在地圖上用小篆寫著的是“十五,月圓之時,昆侖山腰,洞口現。”
看著地圖上麵的路線和上麵的文字,韓宇內心開始抑製不住的激動起來,隨即就收拾好行裝便從四川來到了地圖所指引的目的地有神山之稱的“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