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發掘出巴比倫城的遺址。他們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出一個不尋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長方形的建築物,麵積約1260平方米。這個建築物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平均隻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開,對稱布局,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牆所環繞。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一個是正方形的,兩個是橢圓形的。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小屋可能是原來的水房,那些水槽則是用來安裝壓水機的。因此,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遺址。
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所有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中,仍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因此,考古學家的解釋是否正確仍需進一步研究。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它的真實麵目仍然沒有揭開,曆史迷霧仍然層層包裹著,宛如一把打不開的鎖……
“小檔案”
一些曆史學家認為,從壯大與寬廣這個層麵看,空中花園顯然遠不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宮殿,或巴別塔,但是它的美麗、優雅以及難以抗拒的魅力,是其他建築所望塵莫及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它的供水係統。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供水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兒。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地供應。這種壓水機現在仍在兩河流域廣泛使用。當年,奴隸們不停地推動緊連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麵。那時的壓水機使用的原理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鏈泵基本一致。它把幾個水桶係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牆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著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為了防止滲漏,製造石板時還加入了蘆葦、瀝青等物質成分。燦爛的巴比倫文明從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