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站著千年不倒”——非洲石林(1 / 1)

小問號

雲南石林奇觀天下聞名。它原是一種林狀的喀斯特景觀,經曆了漫長的地質曆史、複雜的古地理變遷、被玄武岩覆蓋烘烤、湖盆沉積物埋藏、地殼抬升等共同影響,才完成了這部空前的大自然“傑作”。可是,非洲肯尼亞的石林與它有著本質的不同。它誕生在一片荒涼的原野上,不是地質作用的結果,而是經過人工雕琢的一組突兀而立的石柱。那麼,它有什麼奇異之處?神秘在哪裏?用讚美大漠胡楊的話送給非洲石林也很貼切:站著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

非洲肯尼亞的石林不是地質變化饋贈給人類的成果,而是人工做成的19根奇異的石柱,狀如樹林,所以有人稱它為“石林”。可是,當地居民都相信這些石柱具有生命的靈性,便叫它“納莫拉通加”,即“石人”之意,而且這種稱呼一直沿襲至今。這片石林位於風景迷人的原野,它的東邊和北邊是一望無際的圖爾卡納湖,石林的西麵與南麵是遼闊的大草原。瞧,在這樣荒無人煙的地域裏突然“長”出一片石頭林子,難道不是一個奇跡?

2000年前,這裏的移民就發現這些石柱,雖然不知道它的來曆,但是他們十分迷信,認為它是有生命的。到了公元1700年,一支由多國學者組成的岩畫考古隊,來到了非洲的肯尼亞,意外地發現了由19根高大的石柱組成的石林。從此,非洲怪異的石林之謎遠近聞名。這些石柱粗細不均,長短各異,有的高聳入雲,宛如頂天玉柱,有的稍矮一些,但也氣勢不凡,在那片曠野裏成為最耀眼的神奇景觀。2000多年來,它們飽經太陽的炙烤,雷電的威嚇,歲月的無情剝蝕,卻始終堅守著這片土地,站立不倒,仿佛若有所思……

非洲這片石林的最大怪異之處是它的作用之謎。自發現以來,世界上許多專家對它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和推測。以美國密執安人類學家羅賓斯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它是古人計算曆法的工具。他指出,古老的非洲人並不愚昧,在幾千年前就能夠用石頭來計算曆法了,因為他發現石柱的頂部連線均指向公元前300年的一些恒星所處的位置!是啊,這塊平蕩的原野上排列著這些高矮不等的石柱,不可能沒有一點作用的,它可不是孩子手中的積木呀!同時,美國宇航局一位叫伊布爾的,還根據石林推算出了一種與中國、印度、瑪雅古代曆法的計算相似的陰曆,這種古老的陰曆計時法,至今還保存在埃塞俄比亞南部的博拉納人之中。更為不可思議的是,現代科學家們利用電子計算機對石柱的排列進行了分析、計算等後發現,石柱對觀測星體計時的精確性讓今天的人類也驚歎不已。目前,這一觀點是否完全正確,石林是不是還有其他鮮為人知的作用,人們還在研究中。

非洲石林的神秘磁性也讓人們不解。專家們在對石柱進行成分化驗後發現,不論是高是還是矮,這些石柱裏麵都沒有鐵的成分,奇怪的是每根石柱卻能使靠近石柱的羅盤針偏向一方。這說明石林有磁性。那麼,石柱的磁性來自哪裏?人們一直找不到答案。

除此以外,非洲的這片石林還有許多神秘可疑之處:是什麼人雕塑了這片石林?為什麼要把這些大石柱豎立在這裏?當地並不產岩石,這些高大笨重的石頭又來自哪裏?麵對石林,當地的居民說不清,外地的專家也講不明……

“小檔案”

雲南昆明的石林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特征,以形成曆史久遠、類型齊全、規模宏大、發育完整而享譽世界。它形成於2.7億年前,經漫長地質演化和複雜的古地理環境變遷才形成了現今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跡,涵蓋了地球上眾多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都彙集於此,包括馬來西亞的石林、美洲的石林、非洲的石林等。雲南石林在不到500米的高差上有著最豐富的類型: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錯落有致,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態係統和最豐富的立體全景圖,被譽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那千姿百態的石峰、石柱、石花、石坪、石流,猶如一片粗壯黝黑的森林,這又為它贏得“天下第一奇觀”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