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路透社愛丁堡3月31日電:據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透露,自從多莉羊克隆成功的消息公諸於世,一個月來,該所已經接待了500多名要求克隆自身的申請者。不言自明的是,這些申請者絕大多數為女性,年紀大多在40歲左右。她們希望用最新的科學手段追回自己已經開始殘敗的韶華。

“維爾穆特重申了他絕不參與克隆人研究的決定。但該所的邁克爾·格林教授——他是該研究小組內僅次於維爾穆特的科學家——聲稱,克隆人技術已經‘毋須研究’了。

人類和綿羊同樣屬於哺乳動物,在上帝的解剖學中,兩者的生殖方式並沒有生物倫理學家所期望的根本性的差異。換言之,克隆人技術已經是一隻熟透了的蘋果,不可能讓它永遠吊在空中。既然不可避免,倒不如讓嚴肅的科學家來首先揭開這個魔盒。

“他說,當然他不能一下子複製500個人。他已對申請者作了仔細的甄別,選中了一個最漂亮的幸運者,她的名字將在明天的泰晤士報上公布。”

第二天,泰晤士報的銷量猛增了20萬份,即使沒有提出申請的人——大多為女性,他們都注意到了昨天的消息中用的是‘她’而不是‘他’——也急不可耐地、仔仔細細地翻遍了該報的一百多個版麵。

失望的讀者紛紛打電話質問羅斯林研究所。該所在長達四個小時的沉默後尷尬地承認,格林教授已經不辭而別,於4月1日淩晨偕同女助手凱蒂·愛特去澳大利亞旅遊。至於所謂的幸運者,請讀者注意格林教授所說的公布日期——4月1日。發言人承認。這個愚人節的玩笑未免過頭了一點,但格林教授與記者的談話純粹是私人性質的,與研究所沒有關係,而這位教授素來是以性格狂放、行事無所顧忌而聞名的。

發言人還指出,大部分申請者,尤其是女性申請者並沒有真正弄懂克隆技術。即使克隆人能夠出現,她也不能幫“原件”追回已逝的青春。因為新個體雖然與供體有相同的容貌和身體,但她完全是一個新人,她並不繼承供體的思想和感情,比如說,愛情。

在與記者的談話中,這名男發言人隱晦地嘲笑了“女人特有的淺薄浮躁,追逐時尚”。

這個愚人節的玩笑使申請者們多少有些尷尬,但她們最終都以女性的處事方式一笑了之。

隻是在兩年後她們才知道,那個天殺的格林教授倒真是同世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這個事件的披露得益於一個細心的堪培拉時報記者伯頓。當時他仔細查閱了3月31日至4月2日所有進入澳大利亞的旅客名單,沒有發現格林的名字,他和他的秘書凱蒂從此失蹤了!伯頓從愛丁堡的朋友那兒獲悉,凱蒂是一個火紅色頭發的漂亮姑娘,她向自己的導師奉獻了火紅的才華和火紅的愛情。但格林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世家——他本人倒並不篤信上帝——受教規的約束不能同發妻離婚。他隻能同凱蒂保持著秘密的戀情。記者伯頓有獵狗般的嗅覺,立即嗅到這裏麵一定有精彩的內幕。他對兩人窮追不舍,一直到兩年後,他終於在南太平洋的皮特凱恩島上找到了兩人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