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在近十年內能到歐洲、美洲、澳洲、非洲、南極洲去走走,去看看。這些地理,在我看來,大體上能代表“世界”了。至於火星、月球,我是無法去了,隻能學古人,在月明星稀之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但我比古人更進了一步,雖然視力沒有“詩仙”李白明朗,但我卻可以用西人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看月球,我真實地感覺到看得如此之清晰,甚至於,我還能用望遠鏡看到木星的四顆衛星。“詩仙”在天有靈,應該會詫異於今人的發明與發現吧!
基於自己的美好願望、個人文化情感,在國內“流浪”多年及經曆了東南亞的遊走後,我迫切地希望去歐洲看看,去實地考察一下這個幸福的“家庭”,不求能實現自我認識層麵的“突升”,但求能用我的眼睛、我的相機與我手中的筆,去看,去真實地記錄與表達這個幸福“家庭”的現實生活。
於我而言,考察歐洲這個幸福“家庭”的過程,不僅是將自己多年來受到的教育、閱讀的曆史人文書籍放在真實世界進行“驗證”,是自我救贖的過程,也是將夢想照進現實的行動。
歐洲之行的探索是艱辛的,獨自一人,全程DIY,因為我想摒棄一些外來的聲音,更希望自己去看、去發現、去體驗、去感受。這將是自我心智的拷問,自我靈魂的“救贖”。我希望,此行能為自己青年時代的疑問與困惑提供一點線索,甚至於找尋答案。
我念書的年代,鮮有教師去歐洲遊學,也鮮有教師能告訴我與我們同生於這個藍色星球、處於這個藍色星球那一端的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我也希望在自我心智的拷問中,在自我靈魂的“救贖”中,將上帝的“恩澤”帶一點給那些猶如我年輕時一樣正做著“美夢”的青年。輸灌式、應試式的教育方式,在當下中國,依然沒有多大改變。中國古語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又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行走與閱讀,我覺得比單純的閱讀,單純的課堂“輸灌”來得更直接、更全麵、更深刻。
頭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聖潔的光環,手拿卑微的薪水,站在講台上,我希望將自己的歐洲遊學經曆真實的告訴給猶如我年輕時一樣正做著“美夢”的青年。我更希望,我能在教科書外,用“遊學”這種方式給這些青年人提供一個“異樣”的視角,我的夢想、他們的夢想都照進現實。不僅如此,我還希望自己的遊記能給國人去歐洲旅行提供一點參考。
是為序。
韓坤
2012年5月4日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