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狗,隻要帶著它、寵育它、喂它食物、教它搬運東西,就很令人高興了。但是,人類不是寵育之後給他食物,教他希臘語就夠了。人類必得要學會何謂人生,亦即施多受少的人生哲學。
《怎麼辦》
馬或馬車,是作為交通的一種手段;衣服、房子是因應天候變化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美味的食品是為了維持體力的手段??這些對人類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當人們把擁有這些手段當做目標,認為擁有馬、馬車、衣服、屋子、食物愈多愈好的時候,這些東西不隻對人類有益,也變得對人類有害。
《為馮·波蘭茲的著作&;lt;農民&;gt;所作的前言》
在群聚的生活當中,即使組合的分子全都是善良的人,因為他們的關聯隻建立在獸性的醜惡之上,人們所看到的隻是人類本性上的弱點與殘忍而已。
}D"涅夫魯多夫公爵的日記(溜森)》
人類在瀕臨危險的時候,心裏常會出現兩個力量相等的聲音。其中一個聲音會語重心長地說:“你該想個辦法來認清這個危險的本質,然後遠遠地‘逃離這個危險。”另一個聲音則更語重心長地說:“去感覺到危險正一步一步地逼近,這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看清所有的事情,然後遠離事情的所有發展,根本用不著人類的力量。所以,在危險還未真正來臨之前,不要去想痛苦的事,隻要想著快樂的事就好了。”人類在孤單一個人的時候,大多會聽從前者的聲音;在人多勢眾的時候,則會聽從後者的聲音。
《戰爭與和平》
在動物之間,惡會引發出更多的惡。因為,動物不懂得如何去抑製內心被引發出來的惡,當然也就不知道惡正在擴張,故其結果就是以惡報惡。人類是理性的動物,所以不能不注意內心的惡是不是在擴張,而且必須克製自己,不要以惡來對付惡。但是,人類的動物性本能往往勝過理性的本能,原本用來克製他們不要以惡製惡的理性,常被用在將自己所做的惡正當化的功用上,並還稱這個惡為懲罰或是刑罰。
《人生之道》
痛苦的增大是有限度的,而縮小痛苦的感覺,卻是沒有限度的。
《人生論》
人類是理性的存在,所以人類必須要注意,不能因為要報複而毀滅惡。換句話說,人們必須要了解,遠離惡的道路,是與惡對立,亦即隻在愛之中,不管人們如何稱呼這條道路,但是絕對不是報複。然而,人們總是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並且還賦予刑罰虛無渺茫的期待。
《人生之道》
阻礙人類去實行義務的,並非疾病。如果你沒有辦法用勞動來奉獻自己,那麼你就奉獻出你的智慧,教人們如何以笑麵對人生吧!
《人生之道》
對受苦的人付出直接的愛,並幫助他們根絕痛苦的起源——普遍都是人心的迷惘。這是人類不可違背的義務,也是構成人類生存、給予人類幸福惟一可喜的事業。
《人生論》
人類的生活,由於實踐人生真實規則的程度,而有好有壞。一個人越能好好地把握人生的真實規則,他的生活就能過得越好;反之,若含糊地應付這個規則,就無法過好的生活。
《人生之道》
人類在上帝的命令與政府的命令之間必要擇一的時候,如果他選的是政府的命令,他的行為與不聽命於自己主人,而去聽從在路上碰到的第一個人的命令的人一樣。
《人生之道》
令人感到可怕的,既不是搶劫也不是殺人或死刑。搶劫是什麼?隻不過是某個人與另外的人之間的財物轉移罷了,以前曾發生過很多次,將來也還會再發生,所以根本不值得可怕。這隻是人類生活中永遠不會改變的事實,哪會可怕?可怕的不是搶劫或殺人,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憎恨。隻有人類的憎恨之念,才令人覺得可怕。
《人生之道)
人類的生活,是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人睡之間的連貫行為。人們每天必須從自己所能做的無數行為當中,不斷地選擇自己所能做的事。
《人生論》
所有人類在生活上的要事,是要為了或為更善良更堂堂正正的人而努力。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堂堂正正的人,那你要如何才能成為更堂堂正正的人呢?
《怎麼辦》
惡魔喜歡群聚在有閑階級人們的腦髓裏。
《人生之道》
隻有深刻愛過的人,才會嚐到刻骨銘心悲傷的滋味。但是,追求愛的欲望又為他中和了傷痛、愈合了傷口。因此,人類精神上的特質比肉體上的特質,更加充滿活力。悲傷是絕對無法殺人的。
大自然充滿了一種使人心平氣和的美與力。
生活在這廣漠無際的星空下,生活在這美妙絕倫的地麵上,難到人們還感到局促嗎?處在這迷人的大自然懷抱裏,難道人的心裏還能容納憎恨與複仇的感情或者毀滅同類的欲望嗎?在跟大自然的接觸中,在跟這美與善的最直接表現者的接觸中,人心裏的一切惡念也該消失淨盡了吧!
《襲擊》《一個地主的早晨》
太陽早已落下了。明亮的星星在天空上閃爍。升起的圓月那赤紅如火的光彩在天邊照射,這個巨大的紅球在灰蒙蒙的霧氣中奇怪地搖晃著。天空變亮了。黃昏快要過去,黑夜還未到來。
……
在大片的、望不盡的露營裏,先前還有很響的營火的010啪聲和人的說話聲,現在全寂靜了;火紅的營火漸熄了,火光暗下來了。一輪圓月高懸在明亮的天空上。先前在營地外邊看不見的森林和田野,現在遠遠地展現出來了。在比森林和田野更遠的地方,可以看見明亮的、搖擺的、誘人的、望不到邊的遠景。
《戰爭與和平》
春天是人們計劃和設想的季節。
《安娜·卡列尼娜》
列文不喜歡說話,也不喜歡聽哥哥對自然景色的讚歎。他覺得語言會破壞自然美景。
《安娜·卡列尼娜》
這美好的夜晚一切都是多麼美好哇!這種珍珠母殼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剛才我望望天空,那裏還什麼都沒有,隻有兩片白雲。是的,我對人生的看法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改變的
《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