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開始田野調查的前一年的冬天,平安村曾經舉行過一場葬禮。這場葬禮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仍然為村民們所津津樂道。一般來說,農村的葬禮是各種家庭矛盾集中展示和爆發的時候,農村中有關葬禮的故事也最多。上述這場葬禮因為過去的時間還不長,所以人們對它仍然記憶猶新。以下就是村民的講述。

一年前,大概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個叫滿牛的老人去世了。這個老人曾經娶過兩房媳婦,第一個媳婦生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現在都當上了爺爺。第二個媳婦生了三個兒子,她現在還活著。這樣這一家的兒子就分為兩房。在老人生前,兄弟中的老大和他的弟弟們就關係很僵,老大揚言不贍養自己的繼母,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做的。在兄弟幾個輪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參加輪養父親的有兄弟四個,而輪養母親的人隻有兄弟三個,因此他們的父母必須經過計算才能知道兩個人多長時間才能在一個兒子家裏團聚。父親死前兄弟們關係就不好,死後喪事上就更容易鬧矛盾。

出殯那天,其他一切事都很順利,但是在一個問題上老大和他的弟弟們之間產生了不同意見。按老大的意見,要以“排葬”的方式埋葬他爹,如果這樣埋葬,他爹和他爹的倆老婆在墳裏的排列順序是男一女一女。可是按其他三兄弟的意見,要以“夾葬”的方式埋葬他們的爹,如果這樣埋葬,他們的爹和他的倆老婆在墳裏的排列順序是女一男一女。因為他們父親的大老婆已經入墳了,給父親行穴(“挖墳”的意思)的位置就會決定以後三位老人的埋葬形式。雖然表麵的問題是怎樣埋葬父親,其實問題的實質是兩個母親的名分,換而言之是兄弟之間的名分。在三個弟弟看來,如果以“排葬”的方式埋葬三位老人,兩個母親之間就分出了嫡庶,他們就成了小老婆生的孩子,他們肯定不能接受。老大要“排葬”的理由是,這是他爹臨終的遺言,可是他弟弟們不承認有這樣的遺言。幾個弟弟要“夾葬”的理由是,以前本村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但都是“夾葬”而沒有“排葬”。他們認為,他們的大哥是借喪事的機會發泄他的不滿。

由於有關行穴的問題不能達成一致,遲遲不能起喪(“葬禮開始”的意思)。一般來說,起喪的時間都是中午十二點到兩點之間。兄弟幾個一直在那裏爭吵,時間越來越晚。在這期間,家族裏的大輩兒、雙方的親戚朋友、大隊幹部、葬禮司儀一個個進去勸說,但都沒有結果。平安村幾乎整村的人都出來了,站在孝子家周圍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本來冬天天就短,到四點多了還沒有起喪,眼看日頭就要落山了,如果再不起喪,天一黑,那天就沒法埋人了。按咱這裏的風俗,埋人逢單(日)不逢雙(日),今天要是埋不了人,明天也埋不了。可是親戚門子的人都來了,所以今天說什麼也得把人埋了。就在雙方仍在爭吵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你猜是什麼辦法,是抓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