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婚姻:平安村傳統的婚姻原則和中國其他地方相同,即堅持“同姓不婚”的原則,這一原則直到1979年才第一次被破壞(見上文)。可是,鄉俗對表兄妹結婚卻沒有太嚴格的禁忌。不過,在當地風俗中,人們認為侄女嫁給姑母的兒子較好,而外甥女嫁給舅舅的兒子則不好,並把這種婚姻叫做“倒裝血”。對兩姨兄妹之間的平表婚則沒有特殊的說法。在擇偶時,對男方的個人條件和家庭經濟條件都非常重視,而對女方,則主要看重她的個人素質,如性情、長相等等。在平安村的婚姻實踐中,彩禮和嫁妝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事項往往是婚姻雙方家庭討論結婚事宜時要討論的主要問題。在平安村及周圍的村鎮,男方給的彩禮往往被買成嫁妝在結婚的當天再送到男家。這很符合人類學家所說的“間接嫁妝”。據村民們說,沒有人留下女兒的彩禮錢,那樣做會被人們罵作是“賣女兒”。有錢的人家還會另外加上或多或少的錢給女兒做陪嫁。
5.冥婚:在平安村及其周圍,冥婚也是一種被廣泛遵從的風俗。如果一個男人沒有結婚就死去了,人們會先把他埋葬(如果父母沒有去世則暫時不能進祖墳),等到附近的地方有誰家的未婚女子去世後,就將這一對男女合葬,讓他們在地下作夫妻。這種風俗反映了當地的一種文化追求,即每個成年男人都應當有一個“伴兒”。我在和上文提到的孟發先生在討論本村的招夫風俗時,問他新婚的寡婦可不可以和她的後夫一起葬到後夫的家鄉,孟發先生說:“不行,那讓人家前夫‘孤著’嗎?”看來,讓一個男人在陰間孤苦伶仃也是不符合當地的文化理想的。另外,對於未婚女子死亡的家庭來說,給她找一個丈夫也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因為女兒不能入自家的祖墳,她如果找不到丈夫,就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
6.喪葬:平安村的喪葬習俗是在所有的風俗中傳統色彩最濃厚的。與葬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婚禮,婚禮從形式到內容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但葬禮的形式幾十年來變化不大。比如,在送殯的行列裏,男人都是步行,而女人都是坐車,雖然車子由牛車換成了農用車和拖拉機,但男女之間的差別未變。在葬禮中,值得注意的是誰在送葬的隊伍中走在最前列。在平安村及附近地區,誰走在葬禮的最前列,誰就是在為死者“打孝幡”。說是“打幡”,其實手裏舉的並不是真正的“幡”,而是舉著一個花圈,表示哀悼。我推測原來舉的真是幡,後來改成舉花圈,但“打幡”的說法仍然保留了下來。“打孝幡”的隻有一個人,通常是長子。如果長子已經過世,則由長子的長子(甚至出現過長子的長子的長子“打孝幡”的情況)取代其父的位置,隻要長子有兒子或孫子,“打孝幡”的權利就不會交給次子或其他兒子。我判斷,這應當是古代宗法製度的最後遺跡。因為在平安村其他涉及輩分的場合,往往是輩分高的人承擔重要角色,如傳統上家長的位置由輩分大的人來擔任,而不考慮他是否是長子。宗族族長的位置也是隻考慮輩分而不考慮候選人在兄弟中的排行。在當地的分家風俗中,長子、長孫較之次子、次孫並不能獲得更多的家產。葬禮在平安村是唯一能夠體現出長子特權的地方。與男人們在葬禮行列中的次序相似,在女人們送葬時,誰坐第幾輛車是所有的女人都看重的名分,也是容易產生糾紛的地方。一般是親緣關係越近,則坐的車的位置越靠前。大家都會為在葬禮上得到更重要的位置而據理力爭,有時甚至激烈爭吵。另外,對於死者來說,他在祖墳中的位置也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如果一個男人有一個以上的老婆,那麼,兩個女人和丈夫的位置就有“夾葬”和“排葬”兩種方式,“夾葬”是把兩個女人分別埋在男人的左右,“排葬”則是按男人一女人一女人的順序一字排開。有時為“夾葬”和“排葬”的選擇也可能引發家庭成員之間的糾紛(參見第二章)。
平安村及附近地區還有一種風俗,在辦喪事的時候,死者的娘家人具有巨大的權威。在當地語言中,在出殯那天出席的娘家人被叫做“娘家頭”,這些娘家頭可以因為各種理由幹涉甚至阻撓葬禮的進行。通常情況下,幹涉或阻撓葬禮進行的原因是子女的不孝。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子女的不孝行為的一種製約。其實,“娘家頭”的權威不僅僅是在死者是女人的時候,即使是男人去世,男人的內兄或內弟仍然具有這種權威。在“娘家頭”中,最有權威的是孝子的舅父,如果他阻撓葬禮的進行,葬禮就無法進行。這可能是中國古代“舅權”的遺跡。
7.續女:在平安村周圍原來有一種風俗,如果一個男人在妻子亡故後續弦,那麼新婚的妻子和這個男人亡妻的娘家將建立一種關係。這個新婚的女子被叫做男人前嶽父母的“續閨女”,相應地,男人的前嶽父母被叫做新婚女子的“續爹娘”,男人亡妻的娘家被叫做新婚女子的“續娘家”。可以推想,如果男人的亡妻留有子女的話,這些子女自然不可能斷絕和他們外祖父母的關係,孩子們的繼母由於孩子的原因,必然和孩子們的外祖父母形成一種擬製的親屬關係。我想這可能是“續閨女”風俗的主要起因。這一風俗在《民事習慣調查報告錄》亦有反映。在山西隰縣,“女故,婿家另娶,其嶽父母稱其後娶之妻為續女”(前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2000:833)。我的一個訪談人就和其丈夫的前妻的娘家長期來往了幾十年,直到幾年前,在她的“續娘”還在世的時候,她還有時去“續娘家”小住幾天。現在人們已經不太遵從這樣的風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