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有九人堪白眼 百無一用是書生(1 / 2)

筆尖一轉,墨染河山,清水河橋畔,一名布衣書生筆走龍蛇,洋洋灑灑寫下幾個大字,落款正是北宋宣和年間,引得三兩行人駐足觀望。

“書生,這副字可賣?”

書生微微頷首。

“要得幾錢?

“三錢銀子便可。”

“太貴,依我看這字雖說蒼勁有力,卻少了些豁達曠意,多了分晦澀頹靡,三文錢,若你答應,這便成交。”

書生眉頭微皺,欲言又止,行人見他這副模樣,心中竊喜,裝作要走,果真被書生攔下。

“三文就三文,您收好。”

掂量著手中的三文錢,書生分開兩文用作添置筆墨,另外一文買了一個饃,整理好衣衫,便順著泥濘小路回家。

書生的家在遠離集市的山上,一路上林蔭遮蔽,鳥雀呼晴,雖說路途遙遠,卻也別有一番雅致。

屋子不大,卻打理得井井有條,書生推開門,迎麵而來一個總角少年。

“爹爹,你可算回來了,孩兒這肚皮可都餓癟啦!”

書生微笑著摸了摸少年的頭,從懷中掏出溫熱的饃遞給少年。

饃還暖著,發出淡淡清香,少年早已餓得頭暈眼花,拿起就啃,不消片刻便囫圇下肚。

“今日書讀得怎麼樣?”

少年得意道。

“自然是讀得好。”

“哦?那爹爹考你一二,如何?”

少年嘟著嘴。

“爹爹盡管放馬過來便是!”

“好!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少年一雙大眼睛機靈一轉,從容背來。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書生點頭微笑,又道。

“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

少年思索片刻,答道。

“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可以。。。”

書生拿起書卷在少年頭上輕輕一拍,有些嗔怒道。

“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少年趕緊應道。

“對!對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我正要說,卻被爹爹搶先了。”

書生無奈地搖了搖頭,又道。

“孔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

“水火!水火。。。”

書生見少年結結巴巴,想是半晌功夫又是貪玩了事,便從桌下掏出戒尺,道。

“把手伸出來!”

少年嚇得拔腿就跑,卻被書生抓個正著,正要打時卻聽少年叫道。

“爹爹,我不要讀書了!讀書沒用!”

書生一愣,提著少年質問道。

“為何不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教你做人,你為何屢教不改!”

書生氣不打一處來,拿起戒尺對著少年屁股啪啪就是兩下。

少年又驚又怒,被父親抓著依舊拚命掙紮。

“我才不要讀書,讀了那麼多書到頭來還不是要像爹一樣清貧,每日起早貪黑掙得幾文錢財度日,被人嘲笑,受人冷眼!我要吃肉!我不要吃饃!村裏孩子都說爹考了半生功名,雖落個秀才名頭,活得連狗都不如!”

‘啪’地一聲,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少年臉上,書生從沒有過像今天這樣氣憤過。

少年被這麼一打,眼眶頓時紅了,帶著哭腔喊道。

“我要學武功!我不要讀書了!”

少年一使勁,掙脫父親的手,捂著臉衝出門外。

“越兒!”

書生向著門外呐喊,少年摔門而出,頭也不回。

“哎,這孩子,怕是又去後山見他娘了。”

少年一路跑到後山,在半人高的草地裏,孤零零地落著一座墳,他氣憤地撥開草木,卻被草邊劃破了手臂。

一陣疼痛襲來,少年隻覺自己受了莫大委屈,再也抑製不住,噗通一聲跪倒在母親墳前。

“娘!越兒。。越兒今日又被欺負了,他們都說爹沒用,是個窩囊廢,我氣不過就打了員外家的兒子,我。。我還沒敢告訴爹,估計這會兒他們要找上門來了。”

“娘!你說我該怎麼辦,爹爹總說讀書能改變人生,可我不喜讀書,我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讀書無非是考個功名,落得一個好生計,我想學武,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正當少年哭訴,山下卻響起咣咣的砸門聲。

“明青山,給我滾出來!”

被喚作明青山的便是書生,今年三十又三,寒窗苦讀數十載,考得一介秀才衣,妻子早亡,膝下一子,取名明越,年方十二。明青山一貧如洗,以賣字畫為生,日子清苦,從不與人為惡,聽得叫門聲,頓時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