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尹川是白城本地人,自小愛好足球,但在29歲時候遭遇了嚴重的傷病,不得已與職業足球拜拜。退役後省體育局給他安排了白城體育局的一個閑職。但他自己並不安於現狀,四處聯係活動,操持起來了白城的第一支小學生足球聯隊,從此便專職於小學生的足球教育工作。
不過現實很快打敗了幻想。鄭尹川至今仍對一件事情記憶在心。當年他苦心尋訪,從白城市區範圍內幾所小學挑選了100多個各方麵素質都不錯的孩子,想讓他們業餘時間踢足球,並給家長發了錄取通知書,結果第二天來報到的孩子隻有不到20人。練了一個多月後,又走了一批不能吃苦的,最後僅剩下7個小孩。
事實上導致踢球的孩子數量減少的原因他認為至少有兩方麵:一是校園足球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夠,青少年足球人口數量與華夏青少年足球運動的發展不適應;二是家長培養孩子的心態發生了改變,願意把孩子送來踢足球的家長越來越少了。而且職業聯賽不斷爆出的的負麵新聞,使許多家長由最初職業聯賽剛剛開始時的狂熱,轉而為孩子從事足球運動的前途擔憂。對足球的熱情減少了,不再希望孩子從事足球運動,從而導致可供選擇的後備人才越來越少。
鄭尹川這才認識到,在華夏足球低迷的大背景下,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踢足球沒有前途,對足球的認知度低,不願意讓孩子踢足球。即使參加了足球隊,孩子周末還要參加英語、數學、作文、書法等各種培訓,真正用來踢足球的時間更加之少。喜歡足球的孩子很多,但正在學習足球,並且把足球當作最高喜好的孩子越來越少,這是不爭的事實啊。
雖然條件艱苦,但鄭尹川還是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這項完全看不到希望的事業中,哪怕妻子不理解他,並與之分手他也沒有回頭。
既然認準了,並且是正確的事情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幾年前鄭尹川協調各方關係,終於組織起來了白城的第一支小學生足球聯隊,並且在當年成功組織了第一屆全國範圍內的小學生校園足球邀請賽。
比賽閉幕式結束的當晚,鄭尹川在家中第一次失眠了,經曆的過往如同電影一般在腦中一幕幕回放。想起比賽組織中的一切一切,想到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他激動地熱淚盈眶,也更加堅定了對於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
第二屆白城足球邀請賽已經開始有了冠名,曆時8天才結束,共進行了u7、u9、u11、u12歲組的比賽,來自華夏11個省市的16家單位33支球隊,經過150場的激烈拚殺最終名次揭曉,近300名小運動員參加了比賽。也發現了不少有培養價值的小球員,有50多名球員分別被評為最佳球員、最佳射手、最佳守門員等。這些都讓鄭尹川相信,在白城市各界的支持下,舉辦的這個全國少兒足球賽事一定會更上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