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危因素

孕婦年齡<18歲或>40歲的初產婦;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病史或家族史;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炎;抗磷脂綜合征;糖尿病;營養不良、特別伴有重度貧血者;低社會經濟狀態等。

(2)對母嬰的危害

母親方麵:胎盤早剝;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腫;腦出血;腎功能衰竭;肝功能損害與肝出血;凝血功能障礙、產後出血、DIC;產後血液循環衰竭;視網膜出血或剝離。

胎嬰兒方麵: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宮內窘迫;死胎;早產;死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死亡。

(3)臨床表現及分類

①妊娠期高血壓

Ⅰ。BP≥140/90mmHg,妊娠首次出現,產後12周恢複正常;

Ⅱ。尿蛋白(――);

Ⅲ。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適或血小板減少,產後方可確診。

②子癇前期

Ⅰ。孕20周後出現,BP≥140/90mmHg,且尿蛋白≥300mg/24h或(+);

Ⅱ。可伴有上腹部不適、頭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③子癇

在子癇前期基礎上出現的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可發生於臨床症狀不明顯的病例。

④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

Ⅰ。高血壓孕婦孕20周以前無尿蛋白,若孕20周後出現尿蛋白≥300mg/24h;

Ⅱ。高血壓孕婦孕20周前突然出現尿蛋白增加,血壓進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L。

⑤妊娠合並慢性高血壓病

Ⅰ。孕前或孕20周前檢查發現BP≥140/90mmHg,但妊娠期無明顯加重;

Ⅱ。孕20周後首次診斷高血壓並持續至產後12周後。

(4)診斷

①病史:有無本病的高危因素及上述臨床表現。

②臨床特點:根據其血壓、尿蛋白、水腫診斷並不困難,但應注意其基礎血壓。

③輔助檢查:如尿液檢查、查眼底、肝腎功能、心電圖、電解質、凝血功能、血液粘稠度等。

④重度子癇前期的診斷:如下任一表現即可診斷:

中樞神經係統異常表現:視力模糊、頭痛、頭暈;嚴重者神誌不清;右上腹部不適;肝細胞損傷的表現:血清轉氨酶升高;血壓改變: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10mmHg;血小板<100×109/L;24小時尿蛋白>5g,或間隔4小時兩次尿蛋白(+++);少尿,24小時尿量<500ml;肺水腫;腦血管意外;血管內溶血:貧血、黃疸或乳酸脫氫酶升高;凝血功能障礙;胎兒生長受限或羊水過少。

(5)治療

治療目的和原則:爭取母體可完全恢複健康;胎兒生後可存活;以對母兒影響最小的方式終止妊娠。

①妊娠期高血壓

Ⅰ。一般處理,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療。

Ⅱ。充足休息,左側臥位。

Ⅲ。鎮靜:可給予安定2.5-5mg,每日三次或睡前口服。

Ⅳ。觀察血壓變化,必要時降壓治療。

Ⅴ。其他:間斷吸氧,注意飲食,密切監護母兒狀態。

②子癇前期

應住院治療,防止子癇及並發症發生。治療原則:休息、鎮靜、解痙、降壓、合理擴容和必要時利尿,密切監測母胎狀態及適時終止妊娠。

Ⅰ。一般處理。

Ⅱ。鎮靜。

安定: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較小,2.5-5mg,每日三次,或10mg肌注或緩慢靜推(>2分鍾),必要時可重複。

冬眠藥物:可廣泛抑製神經係統,有助於解痙降壓,控製子癇抽搐。注意:抽搐過程中不可用藥。

杜冷丁50mg+異丙嗪25mg肌注,間隔12小時可重複。估計6小時內分娩者禁用。

杜冷丁100mg、異丙嗪50mg和氯丙嗪50mg+10%葡萄糖液500ml緩慢靜滴;緊急情況下可將1/3量加入25%葡萄糖液20ml緩慢靜推(>5分鍾),餘2/3量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靜滴。僅用於硫酸鎂治療效果不佳者。

其他鎮靜藥物:苯巴比妥類。估計6小時內分娩者慎用。

Ⅲ。解痙:首選硫酸鎂。

用法:靜脈給藥結合肌內注射。

靜脈給藥:首次負荷劑量25%硫酸鎂20ml+10%葡萄糖20ml緩慢靜推,5-10分鍾推完;繼之25%硫酸鎂60ml+5%葡萄糖液500ml靜滴,1-2g/小時。

根據血壓情況,決定是否加用肌內注射。25%硫酸鎂20ml+2%利多卡因2ml,臀肌深部注射,每日1-2次。每日總量為25-30g,用藥過程中可監測血清鎂離子濃度。

注意事項:定時檢查膝腱反射是否減弱或消失;呼吸≥16次/分;尿量≥25ml/小時;需備鈣劑;有條件時監測血鎂濃度;產後24小時停藥。

Ⅳ。降壓。

用藥指征: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10mmHg或平均動脈壓≥140mmHg者,以及原發性高血壓、妊娠前高血壓已用降壓藥者。

肼苯噠嗪: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首選藥物。有心髒病或心力衰竭者,不宜應用此藥。每15-20分鍾給藥5-10mg,直至出現滿意結果;或10-20mg,每日2-3次口服;或40mg+5%葡萄糖液500ml靜滴。

拉貝洛爾:50-100mg+5%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5日為一療程,血壓穩定後改口服;口服每次100mg,每日2-3次。

硝苯地平:10mg口服,每日3次,總量不超過60mg/d。與硫酸鎂有協同作用。

尼莫地平:20-60mg口服,每日2-3次;或20-40mg+5%葡萄糖液250ml靜滴,總量不超過360mg/d。

甲基多巴:250mg口服,每日3次。

硝普鈉:分娩期或產後血壓過高,應用其他降壓藥效果不佳時使用。其代謝產物對胎兒有毒性作用,不宜在妊娠期使用。用藥不宜超過72小時。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血壓及心率。50mg+5%葡萄糖液1000ml緩慢靜滴。

Ⅴ。擴容。一般不主張應用擴容劑,僅用於嚴重的低蛋白血症、貧血,可選用人血白蛋白、血漿、全血等。

Ⅵ。利尿。一般不主張應用,僅用於全身性水腫、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腫、血容量過多且伴有潛在性肺水腫者。常用利尿劑有速尿、甘露醇等。利尿過程要注意電解質失衡,防止低鉀血症的發生。

Ⅶ。適時終止妊娠。終止妊娠是治療妊娠高血壓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據病情選擇終止妊娠的方式。

③子癇

妊娠高血壓疾病最嚴重階段。處理上需及時控製抽搐的發作,防治並發症,短時間內控製病情後及時終止妊娠。

Ⅰ。製抽搐,降低顱壓。

Ⅱ。壓過高時注意降壓。

Ⅲ。正缺氧和酸中毒。

Ⅳ。終止妊娠:抽搐控製後2小時可考慮終止妊娠。

Ⅴ。護理:子癇的護理非常重要,要求安置於單人暗室,保持環境安靜,避免聲光刺激;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氧;防摔傷,防舌咬傷及窒息;專人護理,嚴密監護各項生命體征及神誌情況,留置導尿管,記出入量。

④妊娠合並慢性高血壓

以降血壓為主,監測胎兒生長發育。

(6)重症患者緊急轉診中的處理

轉診前肌肉注射杜冷丁100mg或異丙嗪50mg;途中專人護送,並向上級醫院彙報治療經過;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減少擾動和刺激;備好纏有紗布的壓舌板、解痙鎮靜藥。

(7)預測方法

①平均動脈壓測定(MAP)。妊娠20-28周進行。MAP=(收縮壓+2×舒張壓)÷3

MAP≥85mmHg,表示有發生子癇前期的傾向;

MAP≥140mmHg,孕婦易發生腦血管意外。

②翻身試驗。妊娠28-32周進行。方法:孕婦左側臥位測血壓直至血壓穩定後,翻身仰臥5分鍾再測血壓,若仰臥位舒張壓較左側臥位增加20mmHg以上,提示有發生子癇前期的傾向。

③血液流變學實驗。低血容量和高血液粘度是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基礎。當血細胞比容≥0.35,全血粘度>3.6,血漿粘度>1.6時,提示有發生子癇前期的傾向。

(8)預防

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重視圍產期保健工作;加強健康教育,自覺產前檢查;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和休息;每日補鈣1-2g有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作用。

7.6.4 妊娠晚期出血

妊娠晚期出血常由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引起。

(1)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是指妊娠28周後,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位置低於胎先露。是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係,將前置胎盤分為:

①分類

完全性前置胎盤或稱中央性前置胎盤,指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部分性前置胎盤,指胎盤組織部分覆蓋宮頸內口;邊緣性前置胎盤,指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邊緣到達宮頸內口,但未覆蓋宮頸內口。

②診斷要點

Ⅰ。妊娠中晚期或臨產前無痛性陰道出血,反複發作,出血量逐漸增多。

Ⅱ。腹部檢查:子宮大小與妊娠月份一致,胎頭高浮,常並發胎位異常。子宮無壓痛,胎心音清楚,於恥聯上方可聽到胎盤雜音。

Ⅲ。B超可以確定胎盤位置及前置的程度。

Ⅳ。陰道窺視,排除宮頸疾病。如疑有前置胎盤時禁忌做陰道檢查及肛查。

③處理原則

凡疑有前置胎盤者,均應住院處理。

Ⅰ。妊娠不足37周,胎兒存活、陰道出血不多,孕婦一般情況良好,可采用積極的期待療法:

絕對臥床,左側臥位,止血後方可輕微活動;定時間斷吸氧,每日3次,每次1小時;適當給予鎮靜劑:安定2.5mg,每日三次;密切觀察陰道出血量;作產科檢查手法必須輕柔,避免經常性檢查子宮,禁止陰道檢查、肛查或灌腸;定期B超,了解胎盤與宮頸內口的關係;若孕婦HB<8g/dl,RBC壓積<30%,心率>110次/分,血壓下降者,應予輸血;加用抑製宮縮藥物:舒喘靈:2.4-4.8mg口服,每日三次;硫酸鎂:先用25%10ml+50%葡萄糖液40ml靜脈緩注,再用25%硫酸鎂30mg+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靜滴,每小時1-2g,至宮縮停止12小時後停藥。

出血多須終止妊娠時,加用地塞米鬆10mg,每日1次,連用2-3天,促胎兒肺成熟;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Ⅱ。反複出血,出血量多甚至休克時,無論孕周均應立即剖宮產結束妊娠。

Ⅲ。完全性前置胎盤必須以剖宮產結束分娩。

Ⅳ。邊緣性前置胎盤陰道出血不多,已臨產,宮口已見羊膜囊,可破水後等待。

Ⅴ。無論剖宮產與陰道分娩均應預防產後出血及感染。

④緊急轉送的方法

在無輸血、手術等搶救條件時,應立即在消毒下陰道填塞紗布、腹部加壓包紮,由醫務人員親自送至附近有條件的醫院。

⑤預防

宣傳推廣避孕知識,搞好計劃生育;防止多產,避免多次刮宮,預防產道感染;加強孕期保健,做到早期診斷,及時處理。

(2)胎盤早剝

妊娠20周以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胎盤早剝。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嚴重並發症,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特點,若處理不及可危及母兒生命。

①原因

母體血管病變;腹部受撞擊或摔倒,外倒轉術矯正胎位;臍帶過短,繞頸等機械因素;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官腔內壓力驟降,如羊水過多突然破裂等。

②臨床特點和分類

Ⅰ。輕型:胎盤剝離麵<1/3,以外出血為主。

陰道出血量較多,色暗紅;腹痛輕或無;腹部檢查:子宮軟,壓痛不明顯,胎心好,產後胎盤母體麵有血凝及壓跡。

Ⅱ。重型:胎盤剝離麵>1/3,以內出血為主。

突然發生持續性腹痛,可伴惡心、嘔吐、冷汗、血壓下降等休克症狀;少量陰道流血或無陰道流血;腹部檢查:子宮底升高,宮體硬如板狀,壓痛明顯;胎心音改變甚至消失,如果剝離麵>1/2,胎兒可因宮內窘迫而致死。

③診斷

Ⅰ。病史、症狀、體征。

Ⅱ。B超檢查。

Ⅲ。實驗室檢查:了解貧血情況,凝血功能。項目:血常規DIC的篩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尿常規,腎功能,全血凝塊觀察及溶解試驗。

Ⅳ。全血凝塊觀察及溶解試驗:取3-5ml血,放入試管內,將試管傾斜,如果血液在6分鍾內不凝固,或凝固不穩定,於1小時內又溶化,提示血凝異常。

Ⅴ。分娩後檢查胎盤:胎盤母體麵有凝血塊及壓跡。

④治療

處理原則:抗休克的同時迅速結束分娩,預防產後出血及急性腎功能衰竭。

Ⅰ。糾正出血,抗休克:給氧、輸液、配新鮮全血。

Ⅱ。及時終止妊娠:一旦確診及時終止妊娠。

Ⅲ。子宮胎盤卒中的處理:子宮胎盤卒中不是子宮切除的指征,應在胎兒娩出後立即應用宮縮劑、催產素、前列腺素等,並按摩子宮。手術中子宮由紫變淺色是卒中好轉的表現;如經積極治療後子宮仍癱軟,出血不止,應果斷作子宮切除,不可猶豫,貽誤搶救時機。

Ⅳ。有DIC傾向者,輸新鮮全血和血小板,並進一步糾正凝血機製障礙。

Ⅴ。預防腎功能衰竭:注意尿量,每小時少於17ml或無尿,可用速尿40mg靜脈推注或者是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滴注。

Ⅵ。預防產後出血。

Ⅶ。做好新生兒複蘇準備。

⑤預防

加強孕期保健,積極防治妊娠高血壓疾病、慢性腎炎等;避免腹部外傷;避免長期臥床;處理羊水過多及雙胎時,避免宮腔壓力驟降。

7.6.5 羊水量異常

(1)羊水過多

妊娠任何時期內羊水量超過2000ml者,稱為羊水過多。發生率為0.5%~1.6%。當地檢出率是10.82%。

羊水過多易並發妊高症,胎位異常,早產。破膜後,因子宮驟縮,可以引起胎盤早剝,破膜時臍帶可隨羊水滑出造成臍帶脫垂。產後因子宮張力過大易引起宮縮乏力,產後出血。

①病因

胎兒畸形,以中樞神經係統和上消化道畸形多見;多胎妊娠;孕婦和胎兒的多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孕婦貧血、急性肝炎、妊高症,母兒血型不合;胎盤臍帶病變。

②診斷

Ⅰ。臨床表現

急性羊水過多:孕婦表情痛苦,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甚至出現紫紺。易出現便秘、下肢及外陰部浮腫及靜脈曲張。

慢性羊水過多:羊水可在數周內逐漸增多,多數孕婦能適應。檢查時出現宮高,腹圍均大於周期妊娠。腹壁皮膚發亮,變薄,觸診時感到皮膚張力大,有液體震顫感,胎位不清,有可引捫及胎兒有浮沉感,胎心遙遠。

Ⅱ。B超

測單:最大羊水暗區垂直深度>7cm,可考慮羊水過多。

或將腹分為四部分測定各象限最大羊水暗區相加(即羊水指數)>18cm為羊水過多。

③處理

Ⅰ。羊水過多合並胎兒畸形應及時終止妊娠(利凡諾或破膜引產)。

Ⅱ。羊水過多合並正常胎兒:症狀輕可繼續妊娠者應注意休息、低鹽飲食,酌情使用鎮靜藥,嚴密觀察羊水情況;妊娠已近37周,確定胎兒已成熟,行人工破膜,終止妊娠;症狀嚴重者無法忍受者(胎齡<37周)應穿刺放羊水。以每小時500ml的速度放出羊水,一次放羊水不得超過1500ml。放羊水應在B超監測下進行,防止損傷胎兒胎盤。嚴格消毒防感染,酌情應用保胎藥防早產,3-4周可重複以減低宮縮內壓力。

(2)羊水過少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於300ml者,稱為羊水過少。妊娠早、中期後羊水過少,多以流產或早產告終(如胎兒腎髒發育不全、輸尿管或尿道狹窄等畸形),羊水過少在秦巴山區發生率是3.35%。

若羊水過少發生在妊娠早期,胎膜可與胎體粘連,容易導致胎兒畸形,甚至肢體短缺。若發生在妊娠中、晚期,子宮四周的壓力直接作用於胎兒,容易引起骨骼肌肉畸形。羊水過少易引起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增加圍產兒死亡率。

①病因

胎兒畸形;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IUGR);羊膜病變。

②診斷

Ⅰ。臨床表現:孕婦於胎動時常感到腹痛,檢查時發現腹圍、宮高均小於周期妊娠,子宮敏感性強(輕微刺激即引起宮縮),臨產後宮縮多不協調,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

Ⅱ。B超:測單:最大羊水暗區垂直深度≤2cm為羊水過少,≤1cm為嚴重羊水過少,或測羊水指數≤8cm為診斷羊水過少的臨界值;≤5.0cm為診斷羊水過少的絕對值。

③處理

羊水過少是胎兒危險的重要信號。妊娠足月,應盡早終止妊娠,可綜合考慮采取破膜引產或剖宮產(胎兒畸形除外)。近年來應用羊膜腔輸液防止中晚期羊水過少,取得良好效果。有文獻報道,大量飲水對羊水過少能起到短期的緩解作用。

7.6.6 早產

妊娠滿28周到37周之間中止者,稱之為早產。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其發育尚不成熟,死亡率較高,占圍產兒死亡的75%以上。秦巴山區的早產率是6.8%。

(1)預防

①加強孕期檢查,發現高危,指導孕期衛生。在農村,孕婦可以下地勞動,但要避免明顯增加腹壓的一些操作。

②加強高危管理,積極治療妊娠合並症。

③宮頸內鬆弛者於孕14-16周作宮頸口環紮術。

(2)診斷和治療

①診斷

早期的臨床表現是不規律宮縮,並伴有少量的陰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和(或)下腹痛(和生理性子宮收縮鑒別),應考慮為早產,以後發展為規律性宮縮,可診斷早產。

②治療

若胎兒存活,無胎膜早破及胎兒宮內窘迫,應設法抑製宮縮,盡可能使其繼續妊娠。若胎膜已破,早產已不可避免,應盡力提高胎兒的成活率。

Ⅰ。臥床休息。

Ⅱ。抑製宮縮。

硫酸舒喘靈:每日2.4-4.8mg口服,4小時重複一次。

25%硫酸鎂:一般用25%硫酸鎂16ml加入25%葡萄糖20ml5分鍾之內緩慢靜推,然後用25%硫酸鎂60ml加入5%葡萄糖1000ml靜脈滴注,以每小時2g左右的速度為宜,直至宮縮停止,但用藥中一定要注意觀察,保證呼吸每分鍾≥16次,膝腱反射存在,尿液每小時不少於25ml,備好10%葡萄糖酸鈣針劑,以防中毒時使用。

其他:如羥苄羥麻黃素、前列腺素抑製劑等。

Ⅲ。控製感染。

Ⅳ。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可用地塞米鬆4-5mg肌肉注射,每日3次,連用3天;或用倍他米鬆6-12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2天。

Ⅴ。其他:產前做好新生兒搶救準備,分娩時可作會陰切開以防顱內出血。

7.6.7 胎膜早破

臨產前破膜稱為胎膜早破,其發病率占分娩總數的2.7%~17%,在秦巴山區調查的結果是12.3%,其對妊娠分娩不利的影響是早產率升高,圍產兒死亡率增加,宮內感染率及產褥感染率皆升高。

(1)臨床表現及診斷

孕婦突感較多液體從陰道流出,繼而少量間斷性排出,腹壓增加時羊水即流出。將先露部上推時可見到流液明顯增多,則可診斷,但應與尿失禁鑒別,可用PH試紙測其酸堿度來鑒別。平時陰道PH為4.5-5.5,羊水PH值為7.0-7.5,尿液為5.5-6.5;PH≥7.0視為陽性。

(2)處理

胎膜早破應住院治療,密切觀察胎心變化。

①足月胎膜早破治療:觀察12-24小時。

80%患者可自然臨產:產程進展順利者等待自然分娩;否則,行剖宮產術。未臨產:若有羊膜炎,立即使用抗生素,不考慮胎齡,設法及早結束分娩。根據具體情況考慮陰道分娩或剖宮產。如檢查正常,破膜12小時後,給抗生素預防感染;破膜24小時後仍未臨產且無頭盆不稱,應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