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裏對上天高聲呼喚,

陰曹間我也要鳴屈喊冤。

(白)得快快給爺爺報知不祥。(急下,蘇保上)

蘇保(白)觀見今日天氣晴和,出去曬曬太陽,隻因我那孫兒整日身影不離,煎藥煮飯,端湯送水,常請醫生,真乃孝敬啊!(唱平二六)

小孫兒請醫生來把病驗,

早送飯晚煎藥守在身邊。

方才間隻覺得身爽大半,

睜雙眼已是那日上三竿。

[蘇剛同張氏上,蘇背竹筐]

蘇剛(唱)(二六兩句截)

村子院落都尋遍,

張氏(唱)不知他往何處鑽,

(白)前邊不遠像是,

蘇剛(白)你我快快追趕。

蘇張(同白)父親病體如何?今日重陽佳節,風和日暖,咱全家身佩茱萸,登高望遠,既可避邪,還能益壽延年。為兒請父上山遊玩遊玩。

[蘇保搖頭擺手不理]

蘇剛(唱)(苦二六)

我不該棄老父冷眼旁觀,

張氏(唱)悔前過從自新誓做女賢。

蘇保(唱)莫不是父子們夢裏遇見,

兒和媳站麵前叫我為難。

(白)我兒既有悔過之心,回頭之意,以往的事,為父全不計較,隻是年邁體弱,行走不便……

蘇剛 孩兒用竹筐背你上山如何?

蘇保 有勞我兒了。

蘇剛 人家王祥臥冰哩,我背你上山算得了什麼!

[蘇保點頭示意,繞圓場]

蘇剛(唱)(花二六)

轉過一彎又一彎,

汗如雨下濕衣衫。

心急翻過兩架山,

眼前已是黃溝畔。

張氏(唱)一前一後緊相連,

渾身上下把力添。

再苦再累也情願,

還得快馬再加鞭。(繞圓場下,蘇敏上)

蘇敏 爺爺,爺爺呀,莫非是設毒計,真要下手,急得我團團轉無有主張。

(唱)(豎尖板)

快快追趕莫拖延,

心中好比鋼刀剜。

(白)忽聽那邊有人喊,待我看個分明。(下)

[蘇保、蘇剛、張氏同上]

蘇保(看勢不妙)兒呀,你全不念父子情分。

蘇剛 說實話,這不是遊山玩水,是送你……你……

張氏 閻王爺已升堂,快去報到。

蘇保(唱)(苦音尖板)

小時候把你當寶貝慣,

長大變成黑心肝。

年邁無用真傷慘,

閉目單等喪黃泉。

[蘇剛欲動手,蘇敏上]

蘇敏 慢著!

蘇剛 與你無關,快滾開!

蘇敏 父親、母親,兒隻要此筐。

蘇剛 這竹筐已破爛不堪,要它何用?

蘇敏 用處可大哩,等你二人年邁無力,用這竹筐扔向萬丈深淵,豈不省事許多了。

蘇剛

張氏 這……這,啊……哎!

蘇敏(唱)(苦音慢快)

勸父母切莫要下毒手段,

前人車後人轍豈能放寬。

敬一言(轉二六)將竹筐傳於兒手,

到晚年也同樣下場一般。

[蘇、張對視低頭]

蘇剛(唱)(苦音慢二六)

一句話說得我無言答辯,

思前因想後果飲水思源。

怎奈我也還有暮秋晚年,

放屠刀成活佛回心意轉。

從今起孝老父朝夕相伴,

要把那好名聲世代相傳。

[蘇保老淚縱橫,緊抱孫兒]

(白)多虧小孫兒智勇雙全,才搭救老奴不死。

蘇剛

張氏(同唱)(二六)

夫妻雙雙同跪地,

哭聲爹爹受委屈。

從此不把老父棄,

若棄惡瘡長滿脊,

若棄斷子絕根基,

若棄天打五雷擊。

張氏 爹爹呀,為媳背你下山。

蘇剛 輩輩雞,輩輩鳴。

蘇敏 孝敬爺爺是真心。

——幕落——

劇終

作者簡介:

段靖奇,男,漢族,出生於1955年6月。黃陵店頭長牆人。出版有散文集《眉睫上的彩虹》,先後發表小說《勸女》《路考》等作品。本篇戲劇《奪筐記》選自《延安文學》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