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和諧與健康(3 / 3)

5.控製好血壓

老年人腎動脈常有內膜增厚現象,而高血壓病會加速內膜增厚,繼而影響腎髒的功能。因此,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係統的治療,按時服藥,將血壓控製在一個穩定的範圍。

6.慎用損害腎髒藥物

人的腎髒相當敏感,對許多有毒物質非常敏感,對藥物也不例外。磺胺類藥、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均對腎髒有一定損害作用,老年人應慎用。若病情確實需要用,也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

十七、怎樣防治血脂增高

血脂指正常人體內血液脂質的含量,人體血液脂質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它們正常的含量為膽固醇220%毫克,甘油三酯為150%毫克,β脂蛋白為60%毫克以下。如果其中某一種持續高於正常時,則稱為高血脂症。防治血脂增高,首先是飲食預防。主要包括:

1.限製熱能供應量,每天攝取量與消耗量應保持平衡。如熱能供過於求,則熱能會轉變為脂肪。

2.減少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長期食入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會直接引起血脂增高,應盡量減少其攝入量。

3.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纖維素含量多,攝入一定量纖維素,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

4.飲食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兒童應避免過食、偏食,少吃冰激淩、巧克力、甜食及其他高脂肪、高能量、高膽固醇的食物。總之對血脂增高的飲食防治原則,應掌握五低:即熱能低、總脂肪量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低和食鹽量低。

如血脂已經增高,則要采用藥物來降低血脂。

中藥也不乏理想的降血脂藥物,如靈芝、山楂、三七、首烏、虎杖、白果、澤瀉、草決明、桑寄生、葛根、槐角等,可單味煎服或複合煎服。有些醫師喜歡用首烏、山楂、丹參各15—30克,每日一劑煎服,對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

十八、老人便秘的飲食調理

便秘在臨床上按病的性質可分為器質性便秘與功能性便秘兩種。器質性便秘多由於腸道肛門某些疾病或腸壁肌力減退等原因造成,功能性便秘則多由食品吃得過於精細,缺乏膳食纖維或由於工作生活精神緊張不能及時排便,也可由於藥物依賴性而產生。對於便秘,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老年人多由於腸肌收縮力減退而發生排便困難,在飲食上的治療可從以下幾方麵注意。

1.增加膳食中的纖維。富於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粗雜糧如燕麥、雜豆、糙米,蔬菜如含高纖維的根莖類,葉菜或生食的蘿卜瓜類等,水果如蘋果、香蕉、紅棗等。尤其令人注目和感興趣的是最近有研究證明,魔芋精粉對治療便秘有明顯效果。魔芋有效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它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這種糖不易被消化液水解,進入胃腸,熱量很低,並有很強的吸水性,吸水後體積膨脹80—100倍,還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食後可吸附膽固醇,阻擋各種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侵害。因此,它具有通便、降脂、降糖、防癌的功能。一般便秘患者每日食5—10克即可奏效。

2.多飲水。在進食高膳食纖維的同時,應大量飲水,以利於大便變軟而易於排出。清晨空腹飲1—2杯淡鹽水也有一定的幫助。

3.少用強烈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調味品。

4.適當多用脂肪,包括植物油和硬果,如芝麻、核桃,其他如蜂蜜、牛奶、酸奶等對便秘也有一定療效。

5.幾種飲食調理方法

①米湯蜜蛋花:取熱米湯一碗,蜂蜜20毫升,雞蛋1個。先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蜂蜜後將雞蛋攪勻成蛋漿,然後衝入熱米湯,再將碗蓋上15分鍾即成,每日清晨煮早飯時衝服1次。

②木耳鵪鶉蛋:取白木耳50克,鵪鶉蛋5個,冰糖30克。先將白木耳浸泡12小時後,加入冰糖,鵪鶉蛋去皮,共燉煮至料熟,每晨空腹時食用1次。

③芝麻粥:取黑芝麻10克,粳米250克,蜂蜜適量。先將芝麻放熱鍋內炒熟,再將粳米加入水煮至八成熟時,放入芝麻蜂蜜,拌勻後繼續煮至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④百合粥:取百合250克,蜂蜜適量。將百合加適量清水煮成糊狀後,加入蜂蜜拌勻,食用,每日1次。

⑤紅薯粥:取紅薯150克,白米適量。將紅薯洗淨去皮,切成小塊狀,與白米加水共煮成粥。每日2次,早或晚餐食用。

⑥蜂蜜飲:取蜂蜜適量,用執水衝服,可常飲用。

⑦紅薯蜜糖飲:取紅薯200克,大棗30克,先將紅薯洗淨,削去外皮,並切碎,和大棗一起入鍋,加水500毫升左右,用旺火熬煎至200毫升時,再將蜂蜜加入和勻,用文火煎10分鍾,冷後即可服用。

十九、久搓麻將者易患五種疾病

1.易患神經衰弱症

在現買生活中,有不少人玩麻將成癮,經常通宵達旦地玩,使大腦皮質長時間處於一種緊張和高度興奮的狀態,往往會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者出現暈眩、疲乏、視物不清、記憶力下降、判斷力減弱等現象。

2.易患傳染性疾病

據衛生防疫部門的專家研究測定,在一張麻將牌上,生存繁殖800多萬個傳染性致病細菌,整日沉湎在麻將中的人,很容易染上傳染性疾病。

3.易患腰肌勞損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久坐的人,往往會使椎間盤和肌肉韌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日久天長,就會使人的腰臂疼痛僵硬;骨盆和骶髂關節長時間負擔過重,直接影響下肢血液循環,促使人的兩腿麻木和肌肉萎縮,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4.易患抑鬱症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經常玩麻將的人,與正常人相比之,其心髒負荷加重。贏了,心情愉快,心髒跳動過速,往往也會使血壓升高,對於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人來說,很容易發生中風和心肌梗死。若是輸了,情緒不好,易患抑鬱症。

5.易患消化不良症

整日沉湎麻將桌上的人,擾亂了正常的飲食起居和生活規律,其身體缺乏必要的鍛煉,使胃腸蠕動減弱,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胸悶腹脹,大便秘結等症狀。

二十、女性在三個時期不宜吃素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根據女性的生理特點,在一生中,有三個時期是不宜吃素的。

第一個時期為性成熟發育期。長久素食,往往會導致雌激素水平過低,第二性征發育不良或發育遲緩,有礙女性乳房、性腺的發育並影響音色功能及體態美。

第二個時期為育齡期。若常素食,會使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導致孕育障礙。

第三個時期為更年期。由於卵巢萎縮,雌激素分泌量缺乏或分泌“終結”,若長久素食,“更年期綜合征”的症狀尤為明顯。雌激素水平減少還極易發生骨質疏鬆,為骨折埋下“禍根”。

二十一、女性月經期六忌

第一忌,過分勞累和參加劇烈的運動,如舉重、長跑、跳繩、跳高等。

第二忌,生活邋遢不講究衛生,使用不潔不淨的物品來充當衛生巾。

第三忌,洗冷水澡、遊泳或用冷水洗滌,以致受涼和感染。

第四忌,飲酒和食生冷瓜果、冷飲及酸辣等食物。

第五忌,經期同房,過性生活。

第六忌,月經異常羞於張口,不上醫院看病,貽誤診治。

二十二、女性便秘有八害

1.損害肝髒。由於大便積結於腸道內,許多有毒的物質可以被重新吸收進入肝髒,而肝髒是人體的化工廠,是解毒的主要器官,大量毒物長期使肝髒的負擔過重,會損害肝髒的功能。

2.造成性功能障礙。由於便秘排大便過於用力,會造成直腸肌肉的疲勞,肛門括約肌過度收縮,會使盆腔底部充血,引起女性盆腔下墜、痛經、性欲減退、尿頻尿急等病症,從而,妨礙性生活的和諧。

3.導致乳腺癌。現代醫學研究的有關資料表明,長期便秘的女性,可導致婦女乳腺組織發育異常,造成乳腺增生,誘發乳腺癌。

4.造成不孕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長期便秘的女性,其腸道會產生一種物質成分,這種不正常的化學物質,可以幹擾下丘腦—垂體—卵巢等這一係統的功能,妨礙排卵,從而大大地降低生育的機會。

5.孕婦便秘對胎兒有導致畸形作用。孕婦便秘,往往會使腸道菌群代謝失調,減少維生素A、E等的合成,從而引起胎兒發育異常。

6.誘發腸道潰瘍。糞便壓迫腸黏膜,可以造成腸黏膜慢性炎症、潰瘍等疾病。

7.導致痔瘡及肛裂。婦女在排便的過程中,如果用力過大,往往會使肛管黏膜向外凸出,加之硬糞便的壓迫,靜脈回流不暢,久而形成痔瘡。若糞便劃破肛管,形成潰瘍與創麵,即為肛裂。

8.影響美容。婦女的麵部美容是與全身的健康分不開的。長期便秘的結果,主要是使肝髒的負擔加重,使有毒物質得不到及時的分解與排出,使機體內分泌係統功能失常,激素代謝失調,從而導致麵部色素的不正常沉著,出現黃褐斑、皮膚變黑等。

二十三、什麼是環境激素

所謂環境激素,特指一類散布在環境中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它們被攝入體內之後會影響人體固有激素的功能,引起內分泌紊亂。環境激素大多是一些和農藥、塑料有關的物質。

1996年出版的一本《被奪去的世界》公開了許多有關環境激素的問題:“在過去的50年中平均精子數銳減一半”;“從食品容器中檢測出70種可疑物質”;“雌螺長出了雄螺生殖器”等,它引起了普通大眾對環境激素的關注。環境激素問題有可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日本環境廳研究班的研究數據懷疑具有環境激素作用的物質包括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塑料添加劑等共67種。

二十四、毒素與健康

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毒素,這些毒素包括生活環境中汙染的空氣、汙染的水質、汙染的食物和各種食物添加劑。我們身體中也會自動地生成許多毒素,如膽固醇、尿酸等。每天我們身體的運作無非就是營養吸收與廢物代謝的過程,若營養吸收得當,且廢物能夠有效地代謝掉,身體的各器官功能就得以良好運作,並有效保持健康,免疫力自然良好。

孫思邈說過:“忍便不出,成氣痔。”漢朝王充在《論衡》中提出:“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渣。”

我們必須徹底認識自我免疫力,了解身體出現的疲勞信號,通過免疫力的認識,食療法、按摩法,可以輕鬆趕走身體內外的毒素,獲得身體上與精神上的健康。

二十五、人體的保健區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存在著四大保健“特區”。它們是背部、脊柱、腋窩和肚臍。

1.背部“特區”

中醫養生專家指出,後背正中的脊柱是人體督脈必經之地,脊柱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與五髒六腑聯係密切,經常激發疏通,有益於氣息運動、血脈流暢,可滋養全身器官。現代醫學發現,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免疫細胞,患感冒或中暑後,“刮痧”、“擦背”等,都是激活背部免疫細胞的方法。

2.脊柱“特區”

醫學家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老。鍛煉脊柱可防治一百多種疾病。脊柱是人體的中心軸,做太極旋轉,能產生很強的生物能,向各髒腑和腦部以及全身輸送、補充能量,對病毒的侵襲有很強的免疫力。對腦血栓、老年性癡呆症、中風癱瘓、神經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3.腋窩“特區”

腋窩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假如他人用手接觸,被觸者會控製不住地大笑,被專家稱為“腋窩運動”。它的強身奧妙有兩點:一是刺激此處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可促進神經體液循環,使全身器官得到更多的養分和氧氣。二是由此引發的大笑,使人體器官甚至細胞都得到運動,對大腦、心髒和肺最有益。

4.肚臍“特區”

肚臍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安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作用。醫生用藥物敷貼此處可以療疾治病。例如;用珍珠粉、丹參粉調敷能療失眠;用砂仁、枳實敷之可調理消化不良。

二十六、什麼是五十肩

一旦步入中老年,有時肩膀會在沒什麼特別原因下,覺得不舒服或疼痛,手臂無法舉起,或是手無法繞到身後。

沒錯,這正是一般所稱的五十肩,而此病之所以被稱為五十肩,是因為它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尤其是50歲至59歲的人。

此病的發病率男女差不多,也和自身慣用哪隻手無關,左右肩膀都可能發病。雖有一邊治愈後,另一邊開始痛之情形,但幾乎沒有兩邊肩膀同時疼痛的狀況。隻要耐心治療,大約半年到一年,最長大約兩年左右,即可治愈。隻要安全治愈,即很少再複發。

這個病的正式名稱是“肩關節周圍炎”,在肩胛骨和肱骨連接之處的肩關節,被稱為關節囊的組織所覆蓋,而其內部則充滿了發揮潤滑油功能的滑液。但隨著年紀增加,原本應該平滑活動的部分,有時會產生摩擦,引起發炎。

有人活動肩膀就會產生疼痛,因此就會變得不太活動肩膀,結果使肩關節的周圍組織容易產生粘連,到後來,縱使想活動也動不了。

疼痛感多半發生於晚上到清晨之間,其後漸漸增強。有些人疼痛感甚至會擴及於脖子或手臂。如果疼痛非常強烈,甚至無法熟睡,嚴重的人甚至無法進行梳頭發、換衣服,少數人甚至需要動手術。

一般的X光檢查並不能發現異常。因為五十肩的病變部並非骨骼本身,而是關節周圍的腱板、關節囊、滑囊等軟組織,因此,一般要用注射造影劑後再做X光診斷的“關節造影法”,若有需要,再進一步運用關節鏡或CT、MRI等進行檢查。

五十肩的急性期,疼痛劇烈,為抑製發炎、去除燒熱感,可使用冷敷。如果一直持續冷敷,則肌肉會變得僵硬,因此當疼痛減輕後,可更換為溫敷。溫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緊張。

雖然有人認為五十肩會自然痊愈,但是如果初期未進行適當治療,則恐有造成症狀拖延、惡化之虞。因此還應進行治療。

實踐證明,應用藥物、針灸等治療配合體育療法,肩關節的功能恢複比較快。肩周炎的體育療法動作較多,現介紹幾種,可酌情選做。

1.甩手站立,兩腳同肩寬,兩臂輕輕前後擺,並逐漸增大擺動幅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下。

2.撈物站立,兩腳同肩寬,上身向前彎,患側前臂向下做撈物動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50下。

3.劃圓圈站立,兩腳同肩寬,身體不動,兩臂分別由前向後劃圓圈,劃圓範圍由小到大,每天兩次,每次50—100下。

4.摸牆站立在牆根,患側手扶住牆壁,由低向高摸,直摸到最高點不能再向上摸為止,然後把手放下,反複練習,每次20—30下。

5.聳肩,坐位或立位均可,肘關節屈曲成90度,兩肩聳動,由弱到強,每天兩次,每次50—100下。

6.衝天炮立位或坐位均可,兩手互握拳,先放在頭頂上方,然後逐漸伸直兩臂,使兩手向頭頂上方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

7.展翅站立,兩腳同肩寬,兩臂伸向兩側抬起(外展)與身體成90度,兩臂展開後停5—10秒鍾再放下,每天做30—50次。

8.摸頸。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後部,每日兩次,每次50—100下。

二十七、散步是健身的好方法

散步健身法是強心的法寶,調整代謝的天然“藥物”,奇妙的鎮靜藥。散步出智慧。

生命在於運動。通過對百萬人的調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你平時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決定你會得什麼樣的病死亡。不運動的人死亡率高。如果想長壽,就要運動。”當然,並不是運動量越大就越好,要適度,要因人而異,關鍵在於長期堅持。事實證明,常動可以減緩機能的衰退,常動長壽。

勞動和運動既能鍛煉肌肉、關節、筋骨,使人健壯,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肺活量、增強消化功能,有助於排出代謝產物和體內毒素,使人內髒機能更加健全。

勞動和運動,使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更強,並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勞動和運動,有助於緩減動脈硬化。

二十八、健身誤區

1.空腹鍛煉

運動需要能量,人體平時的能量來源主要依靠飲食中攝入的糖類。但空腹鍛煉,主要的能量來源靠脂肪的分解。脂肪分解產生大量遊離酸,遊離脂肪酸蓄積過多,成為心肌毒物。另外,遊離脂肪酸還會引起和加劇冠心病的動脈粥樣硬化。所以,早晨鍛煉應先進食,如喝杯牛奶,吃些營養價值高的食品。

2.鍛煉前不飲水

人經過一夜睡眠,已從皮膚和呼吸器官散發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形成,使肌體相應缺水。在這種情況,人體內的血液濃縮,血液流動緩慢,體內代謝物堆積。如果鍛煉前不喝水,會因鍛煉使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汗腺分泌增加而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加重人體的缺水程度。因此,清晨鍛煉前應先飲水,最好飲涼開水。

3.運動越激烈越好

鍛煉身體能否收到良好效果,與運動量有關。劇烈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運動的平衡,加速體內某些器官的“磨損”和導致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使人出現早衰和早逝。長時間過量運動,容易導致心肌炎、肌肉損傷等疾病的發生。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要適當,以保護肌體安寧,減慢新陳代謝,使生命之樹常青、生活之水常流。

4.運動越多越好

人們鍛煉的目的是增加肌肉力量、改進血管作用等,而這一切都是在適度鍛煉後的休息和複原中得到的。鍛煉身體到了某一程度就會發生效用遞減現象,過度還會增加受傷的危險。

5.運動後立即淋浴

運動後,不可立即用冷水淋浴,即使用熱水淋浴亦要等身體溫度降下來,以免造成心髒和大腦的供血不足。若因運動過於劇烈,肌肉感覺不適,最好用鬆節油塗敷局部,緩解肌肉酸痛。

6.運動後立即吸煙

運動後馬上吸煙,吸入肺內的空氣中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麵將減少含氧量,另一方麵將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頭暈、乏力等。

7.運動後貪吃冷飲

運動後失水較多,往往口幹舌燥,極想喝水,這時如喝下大量的冷水容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等疾病。

8.運動後立即吃飯

運動時神經係統控製著肌肉活動,而管理人體內髒器官的神經係統處於抑製狀態。同時全身的血液也處於運動器官處,內髒處較少,此時進食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

9.肥胖者練長跑

肥胖者(經醫生確認)不宜練長跑,因為運動器官、尤其是膝關節和踝關節將承受較大的地麵反作用力,容易導致膝關節、踝關節損傷,造成膝關節炎症性疼痛和踝關節腫痛。因此,科學家們認為肥胖者最適合進行遊泳、騎自行車、散步等。

10.大霧中鍛煉

冬日霧氣緊貼地麵,極易吸附地表的一些可溶性有害物質,如各種酸、堿、胺、苯、酚等。而且細小水珠升浮到低空時,也會吸附塵埃等有害固體微粒。因此,有霧的清晨,鍛煉不宜在室外進行,最好在室內鍛煉。

11.清晨外出鍛煉

聞雞起舞往往是形容老年人的鍛煉習慣。老年人醒得早,起床後即外出鍛煉身體,從醫學角度來看是不可取的。據觀察,清晨5點至早晨8點是腦血管意外發生危險的時段,同時也是心肌梗死、心律紊亂的好發時間,若在這段時間裏進行鍛煉,容易發生意外。所以,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盡量避免在這段時間裏做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