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老板停滯不前的觀念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一大問題
民營企業老板一般都是農民、打工者出身,有些文化水平並不高,而是靠著能吃苦並有著一定的生意經驗才拉出來自己獨幹。在創業初期,他們把窮困當作一種動力,衝破種種困難進行艱難創業,但恰恰是當他們有了一定的成績時,並沒有按照之前的設想進行再次更高起點的再創業,而是安於現狀、目中無人、不思進取、開始追求享樂的生活。領導者的價值觀念會影響企業員工的觀念,造成員工們也沒有了先前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再把精力放在企業的建設中去。“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也是許多企業紅紅火火一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原因之一,是企業文化建設中需高度警惕的問題。
3.“以人為本”價值觀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積極性的發揮,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要素,沒有了優秀員工的企業,發展是一句空話,更無從談起。但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隻重視企業本身,而忽視了員工,重企輕人、人企脫節,沒有擺正員工的重要位置。根據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員工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激勵,更需要精神上的滿足,民營企業在這兩個層麵上做得不夠到位,造成了企業對員工沒有吸引力、凝聚力,員工普通缺乏認同感和歸宿感,這樣也會加劇企業員工的人才外流,一旦企業麵臨困難,沒有多少員工願與企業共渡難關。“以人為本”價值觀的執行不力影響了企業文化建設的順利踐行。
4.落後的經營理念影響了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就是為了獲取更大利潤”,這種觀點是無可厚非的,但為了賺錢就不顧一切,把追求利潤最大化當作企業的惟一目標,這種錯誤的觀念與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是不相容的。民營企業一般是白手起家,發展到一定規模實屬不易,但有時為了獲取更多利潤,把社會大眾的利益棄置一旁,隻圖一時賺錢,這種落後、錯誤的經營理念與先進的企業價值觀是相違背的,也背離了企業道德,影響了企業良好形象的塑造,製約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
三、怎樣更好地建設優秀的民營企業文化
十六大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民營企業是非公有製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方麵都有重要的作用。優秀企業文化的塑造提高了民營企業的形象和核心競爭力,民營企業需要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建設。
1.從企業文化的內涵入手,來推進民營企業文化建設
任何企業都會陷入困境,民企自然也不能例外,在經過短暫的創業輝煌後,許多民企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後勁不足的症狀,以迅猛的速度在走下坡路,這種大起大落似乎成為民企獨特的現象,從問題的深層去挖掘,民企的問題所在原因之一是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內涵建設,隻是為了向外界表明自己的企業也注重文化,做一些表麵文章,所以民營企業要注重文化的內涵建設,把先進的企業理念、價值觀、企業道德等內化到企業行為中去。
①以先進的企業理念塑造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民營企業要把已有的先進的理念繼承下來,不斷地淘汰落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還要不斷地進行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創新,在企業中樹立“發展是企業第一要務”、“文化管理是企業第一管理”、“創新是企業第一動力”、“人才資源是企業第一資源”、“終身學習是企業第一需要”的核心理念、“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的質量理念及“客戶至上,誠信服務”的營銷理念,用先進的理念來打造企業文化。
②以道德力量來提升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離不開積極健康的企業道德,要提高企業員工的道德水平,用道德來支持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理念,用善的倫理道德標準來引導企業行為。培養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和企業使命感,把好產品的質量關,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樹立公平競爭觀念,注重環保意識,為社會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以企業道德來構築企業文化,推進企業文化素質向高層次發展。
2.與時俱進地來開拓民營企業文化建設
黨的十六大鼓勵全國人民與時俱進,民營企業文化建設還處在起步、探索階段,出現了很多問題和不足,更要響應這個號召,改變陳舊、落後的文化觀念,吸收優秀的文化,不斷注入新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地建設民營企業文化。
①改變“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一些民營企業是“以老板為核心,親戚為骨幹”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是傳統、陳舊的落後文化的體現。當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後,就要淘汰這種管理方式,而代之於科學、正規的管理體係,聘用專業人才來進行專業的管理,建立一係列的規章製度,規範企業員工的各種行為,逐步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也進一步推動企業文化共同價值觀的形成。
②提高企業領導層的現代化素質。有一個好的企業領導階層是企業成功的一半,企業的經營決策方式和行為來自領導階層,企業領導層也是文化的活水源頭。民營企業家一般知識、管理水平有限,需要提高他們自身的現代化素質。擴展企業家的知識麵、提高管理能力、豐富精神世界,注重對企業文化內涵的建設,把充滿活力的新觀念注入企業文化之中,並且用價值觀、企業精神來內化員工的行為,重視企業形象的塑造,用良好的企業形象來展示企業的優秀文化。
③提倡建立學習型組織,營造學習氛圍。民營企業的大部分員工的學曆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大部分是農民、下崗工人。他們沒有“以企為家”、“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等價值觀念。員工形象也是企業形象的一部分,是展示企業文化的一個側麵,要鼓勵員工學習文化、企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社會責任感,把員工培養成對企業、社會有高度責任心的企業人,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了文化建設的加速發展。
第三節 合資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
一、合資企業的個性化特征
中國加入WTO之後,國際資本更多地選擇與中方企業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投資國外,與國外企業合作的機會也逐漸增加。合資企業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道亮點,為我國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新途徑,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為我國經濟所用。但合資企業中的東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雙方固有的文化會對合資企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阻力,所以必須整合雙方的文化優勢,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就更顯得尤為重要。
1.合資企業的性質
合資企業是指我國經濟組織同外商投資者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合作從事企業經營、生產產品與勞務,企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由雙方分別提供,彼此分享企業的所得。國際上通稱為:JointVenture。
①合資企業是促進我國經濟繁榮的重要的非公有製經濟組成部分,利用外資為我方所用,積極響應了改革開放的政策。
②有利於我國的本土化企業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可以加快我國企業趕上國際型大企業的步伐,使我國企業盡快與國際接軌。
③企業中的雙方需要相互學習、共同協商,而不能有主次、好壞之分,內部不能產生敵視情緒,否則會導致企業合作的失敗。
2.合資企業文化的個性特征
合資企業主要是我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的合作,這也是能實現共贏的合作,企業文化建設與其他類型的企業文化明顯不同的特征,是經由兩種文化的碰撞、交叉和融合而形成的。
①合資企業文化是東、西方兩種文化精華的結晶。合資企業文化建設中巧妙、合理地利用了東西方兩種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和文化的精華,對不同背景下的企業員工進行既有共性又有區別的指導、培訓,保留他們各自的優秀文化部分,對不利於合作的固有文化因素進行必要的改造、轉化甚至摒棄,整合兩種文化的優勢,合二為一,使企業文化具有東西方兩種特色。
②合資企業更容易創新。合資企業中的兩種文化交彙在一起,不斷地碰撞能產生出許多新的東西。兩種文化代表了兩種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差異性能帶給企業人更多的思考和靈感,雙方能借鑒彼此的長處,從企業產品的技術到企業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一種文化會帶給另一種文化更多的啟發,把一種思維方式滲透到另一種觀念中去,兩種思維、文化經過多種組合,必然會產生許多新的想法、新的理念,更容易引起創新思維。
③合資企業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合資企業是兩種文化的融合,既有東方文化重群體、重道德、重實用的價值觀和考慮周全、做事沉穩的行為方式,又有西方文化的重個體、重科學、重思辯的價值觀和比較開放的做事原則。遇到不同的突發事件,就會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采取不同的方式來處理企業事務,並且能考慮到事物的方方麵麵,具有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這也是其他類型的企業文化所無法比及的。
二、合資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合資企業中存在著兩種文化的差異和衝突,給合資企業的運營管理帶來了多種負麵效應,若合資企業不能在較短時間內合理地化解衝突,就會增大企業的管理成本和機會成本,導致合作的失敗,給企業造成負麵影響,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形象,製約了合資企業文化的順利發展。
1.文化差異的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企業文化的建設
合資企業中的文化差異主要是指企業中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種以價值文化為核心的社會文化的差異,更容易引起文化衝突。當不同的價值觀、文化造成企業內部的矛盾時,不管是哪一方,總是缺乏清醒的文化自我意識,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文化視為正確的、規範的和主流的,而把對方的文化看成是片麵的、錯誤的和不可理喻的,把文化差異問題當作是文化優劣問題,產生了對自己文化的傲慢感和對另一方文化的輕視感和不尊重,甚至歧視,以至於雙方文化矛盾更加激化。
2.東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不同,容易引起文化衝突,這嚴重阻礙了企業文化的踐行
西方人主張更多的個人觀點,更多協商的決策過程;他們喜歡並試圖控製環境;在個人和集體的關係上認為個人利益不可侵犯。而在中國,則更傾向於保全麵子的做法,是更多個人權威、更少協商的決策過程,喜歡努力適應環境而不是去改變它。由於雙方的思維方式不同,加之不願溝通、不理解、不能相互體諒而產生矛盾乃至激烈的衝突與對抗。這種文化誤解、文化衝突會打擊企業合資經營的信心,動搖和阻礙決策的製定與執行,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企業文化就沒有辦法繼續建設下去,合資企業也無法運作。
3.合資企業中文化的排他性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大問題
合資企業合作前各自的企業文化已經形成,它被本企業員工所認可和接受,對於合資後不符合原企業文化所確定的價值體係、企業行為持排斥心理和不認可的態度。隨著兩種文化交彙程度的不斷加深,文化之間的排他性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被擴大化,這勢必會產生文化間相互的激烈碰撞,導致企業文化建設的滯後、退步。文化中所產生的排他性對企業文化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如不能有效地加以正確的引導,會造成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失範、盲目隨從性,而不是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大局出發來理性地建設企業文化。
三、如何建設優秀的合資企業文化
合資企業多元化文化與企業發展的關係猶如潤滑油和汽車的關係。沒有潤滑油的滋潤,汽車的內部會很快被磨損、燒毀,以至於使整個汽車處於癱瘓狀態,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建設是相當重要的。合資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問題主要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處理的不好,也就是跨文化建設的失敗。要針對這個問題,做出努力去改善。
1.在跨文化建設中要注重員工的精神層麵的需求
合資企業中的員工一般文化素質比較高,更要重視他們精神方麵的需求,使他們對合資企業產生歸宿感,更好地融入企業當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減少對他國文化的排斥性和對本國文化的傲慢感,積極、主動地綜合東西方文化之優勢於一體,來進行文化融合和創新。
①企業中的員工來自於不同的國度,在文化建設中要充分尊重雙方的傳統習慣、文化習俗和做事方式。
②建立精神型的激勵機製,給他們取得的成績以精神鼓勵和支持,讓員工感受到在企業工作的樂趣、活力與尊嚴。
③實現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的和諧一致,將所有的員工都當成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注重他們的理念、精神、文化,還可以實現文化融合和創新。
④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員工都真正融入企業,以企業為家,使員工在企業中可以享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周圍都是兄弟姐妹般的情誼,精神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
⑤在跨文化建設中即使出現文化衝突,大家也可以互相體諒,尋求更好的文化模式。
2.要在跨文化建設中揚優避劣,發展“共感”
合資企業人員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文化摩擦,所以合資企業要注重東西方文化的跨文化建設,要發展雙方的“共感”意識,使雙方文化在保持本土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兼收並蓄,博采眾長,不斷創新,充分交流、融合,取長補短,得以發展。
①比較文化差異,為跨文化的融和做好鋪墊。文化差異在企業國際化經營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可能會導致文化衝突,致使企業文化建設受阻,另一方麵它也是一種誘發優勢,是一種積極因素,可以激發企業活力,激勵企業文化創新,使合資企業具有本企業所不具備的跨文化優勢。要比較東西方文化類型的分歧、差異、相對及相近的不同層麵,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進行從優擇取,從而為跨文化的交融與整合互通做好鋪墊。在跨文化整合中,應充分考慮到合資企業本身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團體的整體均衡性問題,從文化方麵進行正確的定向。
②發揮文化衝突的潛在優勢,為跨文化的融和打好基礎。文化衝突是一種不確定性,文化衝突表現為帶來損失的可能的同時,它也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優勢,因此合資企業要在跨文化建設中均衡好各種矛盾,把文化衝突中可以利用的潛在優勢發揮出來。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實現良好的跨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對新的文化戰略目標提供盡可能清晰的闡述,為企業成員提供交流文化的機會,讓企業員工從全局出發對文化進行係統思考,從而減少文化衝突的負麵影響,為跨文化的融合打好基礎。
③合資企業不斷地進行文化融合。合資企業中東西方文化彼此改塑對方,兩種文化因素之間相互滲透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精華,相互結合最終融合創新,達成共識,在組織中形成具有特色的“結盟取勝、雙贏模式”型的新企業文化。合資企業的融合文化應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因為多元優於一元,合作大於競爭,共享勝過獨占。兩種文化融合的過程不是簡單地加減組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衝突中有融合、融合中有排斥的複雜的綜合。它使企業合資經營更加得心應手,在更大程度上發揮跨文化優勢,使企業經營理念、管理方式不斷創新和進步,使企業文化不斷地充實和豐富,企業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競爭力。
④文化融合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是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要在企業文化的融合創新中實現東西方文化對接和超越,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科學整合文化資源,盡快形成一套既有繼承、又有發展,適應新的企業特點的文化體係,促進企業文化新一輪的發展。
第四節 家族式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
一、家族式企業的個性化特征
家族式企業在我國廣泛存在著。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幾乎各地各種類型的私營企業都存在家族式管理的傾向,大部分民營企業就是在家族關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論是經濟較發達地區,還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無論是規模較大、管理趨向正規的企業,還是規模不大或剛從小手工作坊脫胎出來的企業,家族型管理都比比皆是。因而,家族式企業建設的重要性也就可見一斑了。其中的企業文化建設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功與否,對家族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形象的塑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企業性質
所謂家族企業是指一群具有血緣關係的人共同籌設、創立和經營的企業人共同持有的股份占企業全部股份的50%以上,或者即使低於50%,但仍然掌握著企業的控製權。
①家族企業是最普遍的組織形式,世界範圍內80%以上企業屬於家族企業,而根據多年的全國抽樣調查,表明我國90%以上的私營企業是家族式企業。
②企業有界定明晰的產權。產權的這種高度集中,客觀上使所有者卷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很深(即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全部或部分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這是家族企業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最重要的特征。企業集團的決策層成員基本上由清一色的家族主要成員擔任,外人難以涉足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