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本質含義與特征(1 / 3)

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增強,對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的研究方興未艾。盡管,以往各種管理理論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管理思想和觀點,但隨著企業文化在現代管理中地位的日趨增強,管理,尤其是企業管理不能不考慮文化的存在。而研究企業的文化現象及其理論走向,則離不開對企業文化本質和特征的把握。

第一節 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

一、管理需要文化

現代企業產生於19世紀中期,被人們認為是一種與老式店鋪、手工作坊完全不同的“組織”。任何一個組織,其功能的發揮都有賴於管理。管理是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手段,是企業內在機製得以發揮的可靠保證。但今天看來,管理更需要文化來支撐。任何一種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形成都有賴於企業的文化。

1.管理與文化相得益彰

在企業成長中,管理與文化總是相輔相成的,凡管理都根植於一定的文化,而文化又是作為管理手段的文化。

①以文化為基礎的管理。享譽世界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以文化為基礎。在他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強調指出,管理並不是同文化無關的,它是一種社會職能,既要承擔社會責任,又要植根於文化之中。在他看來,管理雖然是一門科學——一種係統化的並到處適用的知識,但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盡管造成企業的管理風格、模式、方法等差異的因素很多,但文化背景是其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具有不同企業文化的企業,在管理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特色來,因而也最能直接、全麵地反映一個企業的個性和特殊性。

在以文化為基礎的企業管理中,人與物相比,對人的管理是最基本的。如果說對人的管理的基本出發點,在於使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各得其所、各盡其才,那麼,管理所追求的結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才能,並使每個人的才能都朝著有利於達到企業目標的方向發展。在這個自始至終的循環管理過程中,人們對管理的遵從,起主導作用的是文化的力量,或者說是對一種文化的認同。這種認同感表明,管理是不可能脫離文化的。

②以管理為載體的文化。如果說管理的基礎也是一種文化,那麼在相互作用的意義上,企業文化的積澱也就離不開管理。據此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管理,就有什麼樣的管理文化。管理的實質是通過整合要素,實現企業既定目標。所以它能夠使分散的管理因素聚集起來,形成企業有序化的組織活動。文化以管理為載體,滲透於企業之中,且與管理要素相結合,在企業得以生長、繁衍。

企業管理的要素,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某些關鍵對象,又包括企業外部的市場環境;既包括機器設備等硬件要素,又包括管理方法、手段等軟件要素;還包括人這個最為重要的因素。文化以這些要素及其整合的管理為載體,同時又影響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與文化在企業發展中始終是相互支撐的,在發展中又是彼此促進的。

2.文化走向管理的前台

有人預言,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這表明文化正開始走向經濟發展的前台,反作用於企業的發展。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平曾多次指出,在市場經濟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是經濟規律;同時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也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文化。

①發展的文化導向。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物品與服務的消費呈現出文化需求超越實用需求的變動趨勢,從而使發現和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僅成為今天經濟活動良性循環的邏輯起點,而且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麵使文化成為推動發展的一種導向。用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的話說,就是由原來的隻能滿足少數基本物質需要的經濟,轉變為力求滿足永無止境的各種精神需求的經濟。

“文化需求反映了消費者的審美趣味、情感追求和道德理想,它是文化傳統、社會時尚以及消費者知識積累、心理偏好等作用於需求的必然結果。”文化需求遞增所形成的發展的文化導向在企業中的反映,不僅要求企業在產品生產和服務中提高科技和文化含量,而且決定了今天的企業在管理中必須重視發揮文化力量的作用。這正如美國《幸福》雜誌指出的,沒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信仰,再高明的企業經營戰略也無法成功。

②管理對文化需求增強。在企業成長中,如果說企業成功的原因在於管理有素,那麼在今天看來,有素的管理必須以文化為基礎。因為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管理迫切需要借助於文化來提高自己的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從而促使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為滿足和實現企業這一發展意願,要求企業從經營到管理必須進行結構性變革,而變革應以文化轉型為先導,需要創造強有力的企業文化的支持。

在變革前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它決定著企業是否願意創新經營理念、開拓發展思路,決定著企業是否願意致力於管理創新、不斷改進管理模式、采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從變革的意願分析出發,日本企業界提供的有關經驗是,文化及其價值觀是戰略、結構、人員、技巧、作風、製度的核心,它有助於確立進一步變革的思路,從而推動企業的全麵改革。西方企業界得出的管理經驗是,光靠獎金和物質激勵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職工隊伍的價值觀入手,尋求具有號召力、凝聚力的價值體係,以千萬名員工凝聚為一體,形成企業變革和繼續發展的行動力量。

以上所述表明,無論是發展的文化導向作用還是企業管理對文化的需求,都從不同角度映射出企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預示著它將從管理的背後走向管理的前台。

二、文化的管理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在對企業管理不斷改善的基礎上形成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理性和自覺的文化,其功能價值在作用於企業管理時,影響是全麵的、深刻的。

1.企業哲學與企業管理

依據企業文化與哲學的關係,我們可以把企業文化理解為“企業解決對內和對外各種矛盾的一套辯證思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哲學。”而企業管理從根本上說是對人的管理,解決企業圍繞人而產生的各種矛盾。由於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哲學指導,所以企業哲學不僅是企業管理的先導,而且也是企業解決各種管理問題和矛盾的方法。

①企業哲學滲透於企業經營管理思想之中,紮根於企業管理者的主體意識之中,決定了任何企業的管理過程都離不開正確的企業哲學的指導;

②企業哲學的存在意義,在於憑借辯證思考化解企業各種矛盾,在企業管理中,它是解決各種管理問題、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的重要手段;

③企業哲學涉及人性善惡的假設、人與環境的關係等問題,它以謀求企業內外各種關係的和諧相處為目的,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思想境界。

在企業成長中,企業哲學對企業管理而言,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如果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統一,那麼企業哲學的使命就是從三者統一的哲學理念出發,依托企業管理活動,去創造企業和諧。

2.企業精神與企業管理

企業精神產生於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實踐中。當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人生哲學之中,就會熔鑄成企業家精神,當企業文化融入企業及全體員工的人生哲學之中,就會熔鑄成企業精神。由企業文化熔鑄成的企業精神,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也是企業實現有效和高效管理的重要精神力量。

①企業精神是一個企業優良傳統的結晶,弘揚這種精神可以激發企業員工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企業管理的有序化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②企業精神是體現企業獨特精神風貌和個性特征的群體意識,這種群體意識與企業管理相結合,會形成企業獨特的管理風格和企業作風;

③企業精神深深熔鑄於企業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所體現的文化力量,在企業管理中可以轉化為創業精神、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等等,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在企業成長中,如果說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那麼管理哲學的要義在於用文化的凝聚力去培育企業精神。而企業精神在管理過程中的人格化,不僅有利於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利於從根本上激發員工創業、創新的熱情,使企業管理更加富有成效。

3.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

文化與管理是不可分離的。有關專家認為:“文化是管理的影子”。盡管不少企業在創業階段並不知道什麼是企業文化,但卻無時無刻或有意無意地在管理中感受到文化的存在。管理實踐證明,今天的企業成長離不開一定的文化環境,企業的管理也不可能脫離某種文化價值觀而獨立存在,因為文化價值觀是企業管理尤其是實現高效管理的基本條件。

①企業價值觀可為管理的組織化過程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明確的價值指向,依托企業員工的價值認同和自覺行動,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管理過程的有序化程度;

②企業價值觀決定著人們的工作態度和職業行為,企業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利於企業用先進的企業文化去統一人們的思想,規範人們的行為,提高管理的效能;

③企業價值觀直接關係到企業新的管理理念的形成和企業的組織創新。精心培育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管理方式重構的持續動力。

對企業成長而言,可以說它正在走向一個需要靠企業哲學、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推動管理的時代,正確的哲學理念、強有力的企業精神和價值觀,一旦成為企業的共識,就會被企業員工自覺遵循,進而成為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健康成長的一種文化力量。可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對管理的推動意義重大。

三、文化的管理功能

今天的企業文化給企業帶來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經濟的和社會的多重效益,已被企業界所認同。縱觀現代企業的發展,不難發現,凡成功的企業都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不僅在企業成長中顯示出重要的價值指向作用,而且在實踐中也顯示出其獨特的管理功能。

1.文化推動了管理思想的轉變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企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文化對企業管理的影響,不僅加快管理思想的轉變,而且促使企業把管理的重點轉向以人為中心的文化管理。這種人本化管理模式的顯著特點,是從人本理念出發,在管理中突出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用文化的力量去激發人的熱情、平衡人的心理、維係人的忠誠、挖掘人的潛力、調動人的積極性;用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去協調人的誌趣與組織活動的關係、統一人們的思想、規範員工的行為、明確各自的責任、體驗工作的意義、使每個人都能自覺地朝著有利於達到企業目標的方向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直接體現著管理的精髓,在企業管理中要始終牢牢抓住人這一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重視人、尊重人,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潛能,最大可能地體現人的自我價值,通過發揮人的能動性,實現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提出的“最佳管理”和“最佳效益”,前者內涵著企業文化倡導的嚴格管理、科學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後者體現了企業文化倡導的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員工效益的價值目標。

由此可見,管理創新,觀念要先行。由於文化推動管理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必然會在實踐中加快管理模式更新的步伐。

2.文化促進了管理重心的轉移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企業管理重心更多的體現在“硬性”管理方麵,而忽視了“軟性”因素的作用。企業文化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與管理實踐相結合,不僅給當代企業經營思想和管理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為今天的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①企業文化是一種人本文化,它在管理實踐中倡導的文化管理加快了企業管理重心的轉移,形成“軟硬結合”的以“軟管理”、“軟約束”為特點的新模式;

②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製具有重建、改造的功能,按人本原則構建的管理體製更加人性化,是提高管理功效重要的基礎條件;

③在企業管理中,突出“軟性”因素的作用,有助於調動管理者和員工兩個方麵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有助於企業實現管理功能的整體優化。

企業文化對管理實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無論是管理中的計劃、組織,還是管理中的領導、控製,伴隨著企業文化轉型,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與此同時,隨著企業管理中文化內涵的增多,也預示著企業在文化管理階段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第二節 企業文化的理論解析

一、國外學者對於企業文化的解讀

企業文化的原意是“公司文化”(corporation culture),日本人稱之為“社風”。1980年,美國《商業周刊》第一次打出了“公司文化”的牌子。由於對企業文化的研究首先發軔於西方,透視企業文化就首先需要了解國外學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認識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