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晚起更聰明?

百科探秘

“起床啦,該上學啦!怎麼又起不來床了?一定是昨晚熬夜了吧?”這樣的嘮叨都快把我的耳朵磨出繭子了。雖然從小家長、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早睡早起,可我怎麼就是做不到呢?嗯,一定是因為我太聰明啦!

有人早起早睡,被稱為“百靈鳥”;也有人晚起晚睡,被稱為“夜貓子”。那麼,這兩種人誰更聰明呢?這一直都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2007年,意大利的一位心理學家發現,在創造思維方麵,“夜貓子”的得分都要高於“百靈鳥”型的人。他們一共測試了一千二百多名18~30歲的大學生,發現他們中的“夜貓子”更喜歡使用右腦思考,強調直覺和綜合,而“百靈鳥”們更喜歡使用左腦思考,講究邏輯和分析。通常來講,創造性跟右腦有更密切的關係。

這是為什麼呢?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和人的智力起源有關。原來,所有人類的祖先都來自非洲東部的大草原。他們非常適應這裏的環境,知道到哪裏能找到食物,如何捕獵,還適應了草原上的氣候變化。

然而,隨著人類開始離開非洲草原,遷移到世界各地,他們在草原上生活時所積累的經驗就不好使啦。特別是遷移到北方地區的人們,這裏的陽光照射時間短,氣候寒冷。生活在這裏的動物種類也和非洲大不一樣。他們就必須開動腦筋,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發明新的工具,來應對這裏的生活環境。這就促進了人類大腦的進化。

考古學家們已經通過化石資料發現,古人類的腦容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逐漸變大。而在高緯度地區,陽光照射時間短,黑夜比白天長,這就可能使這裏的人想辦法把晚上的時間也利用起來。因為如果隻在白天活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話,那每天睡覺的時間可就太多了。所以,夜晚的活動也是一種有利於智力進化的條件。

哇,照這麼說,大家以後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熬夜和睡懶覺了?想得不要太美啦!2011年,一位土耳其科學家和一位德國科學家分別對本國的高中生做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早起早睡的孩子成績更好,他們無論是在平均成績,還是在數學或者語言學科方麵,得分都要明顯高於晚起晚睡的孩子。

A.雖然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很勤奮,但現在的學校畢竟還是白天上課。熬夜、睡懶覺的話,你白天聽課時就會暈暈乎乎,無法集中注意力,當然成績也會受影響。

B.有些人因為養成了晚上工作的習慣,白天不但會疲勞,而且還容易變得懶散。總覺得可以把事情留到晚上做,結果,白天的時間反而被白白浪費了。這樣還不如抓緊白天的時間,幹脆利落地把事情做完。

C.雖然生活習慣對人類的智力進化是有影響的,但要知道,這個影響是需要經過幾萬年的時間來積累,才能出現一點點變化的。在一個人短短的幾十年生命裏,靠作息習慣的變化來提高智商,這顯然不可能。

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的生物鍾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如果你天生就是“百靈鳥”,那麼沒有必要為了“變聰明”就特地去熬夜,否則隻會把自己困得迷迷糊糊。而如果你是“夜貓子”的話,那也沒什麼可高興的:想不去上學是不可能的,還是盡量起得早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