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奧妙的昆蟲王國
生態大觀
作者:呂蓧
說到昆蟲,人們自然會想起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昆蟲記》。那不僅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巨著,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學百科。法布爾用畢生精力,充滿愛意地描繪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詳細記錄了自己在昆蟲世界的漫遊曆程。這部作品麵世以來深受各國讀者的喜愛,法布爾也被人們稱為“科學詩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布爾不愧是昆蟲世界的最佳導遊,是他把人們帶入一個生動有趣的昆蟲世界。
走進昆蟲世界
大家都知道昆蟲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昆蟲對於我們來說的確很熟悉:彩色紛飛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引吭高歌的知了,爭強好鬥的蛐蛐,星光閃爍的螢火蟲,身手矯健、形似飛機的蜻蜓,吐絲結繭的蠶寶寶,憨厚可愛的小瓢蟲,舉著一對大刀、怒目圓睜的螳螂,令人討厭的蒼蠅、蚊子、蟑螂等等,這些昆蟲遍及世界各個角落。
除此之外,昆蟲還有哪些呢?吐絲的蜘蛛是不是?14條腿的潮蟲算不算?對於這些問題,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是怎樣進行釋義的。
首先,昆蟲是節肢類動物,這是昆蟲的主要特征。節肢類動物的腿都是有關節的,能自由彎曲。他們還有被稱為“外骨骼”的堅硬外殼,用於保護柔軟、重要的身體內部。
其次,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3部分,有6條腿,眼睛及一對類似“天線”的觸角。一般昆蟲有一對翅膀,如甲蟲、蟋蟀;還有的昆蟲長兩對翅膀,如蜻蜓、蝴蝶等。螞蟻和白蟻雖沒有翅膀,但也是昆蟲。
第三,昆蟲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通常要經過一係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被稱作“變態發育”。比如,蝴蝶和蛾就是這樣。它們一生經曆4個階段——最初是卵;然後孵化成毛蟲;毛蟲長成後就變成蛹;最後蛹中飛出的是成蟲。科學家把這個過程,叫做“變態發育”過程。
根據以上特征,特別是足的數目,我們就不難將昆蟲與其他被稱為“蟲子”的動物區別開來。比如,8條腿的是蜘蛛;14條腿的是潮蟲;許多條腿的是蜈蚣;腿更多的就是倍足綱節肢動物,不屬於昆蟲,隻有6條腿的才叫昆蟲。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為80多萬種昆蟲命名。根據昆蟲身體的構造和幼蟲發育的方式,他們把昆蟲按種類分成甲蟲,蝶和蛾,螞蟻,胡蜂和蜜蜂,蠅,蝽類和其他昆蟲這5大類別。
地球上最繁盛的動物類群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分布麵廣,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從天涯到海角,從草地到森林,從野外到室內,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下至幾米深的土壤裏,都有昆蟲的存在。這樣廣泛的分布,說明昆蟲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也證明了昆蟲種類繁多的生態基礎。按蟲態適宜的活動場所來區分,大致可分為7類。
在空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大多是白天活動,成蟲期擁有發達的翅膀,壽命比較長。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等。昆蟲在空中活動階段主要是進行遷移擴散,尋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選擇產卵場所。
在樹林公園中生活的昆蟲:樹林公園是昆蟲的理想住地。花草樹木為數百種昆蟲提供食物和隱蔽處,樹葉、花蕾、花粉、水果、種子、黴菌或腐爛的樹木是昆蟲的食物。主要有蜜蜂、熊蜂、蝴蝶、甲蟲等等。
在地表生活的昆蟲:這類昆蟲無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飛翔,或隻能爬行和跳躍。有些善飛的昆蟲,其幼蟲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麵生活。在地表活動的昆蟲占所有昆蟲種類的絕大多數,常見的有步行蟲、蟑螂等。
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料。由於它們在土壤中的活動和對植物根的啃食而成為農業、果樹和苗木的一大害。這些昆蟲最害怕光線,白天很少鑽到地麵活動,晚上和陰雨天是它們最適宜的活動時間。這類昆蟲常見的有螻蛄、地老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