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訪斯裏蘭卡“大象孤兒院”(2 / 2)

在印度洋島國斯裏蘭卡,自古以來以大象為圖騰的古老傳統深深根植於當地文化中,憨厚可愛的大象形象無處不在。大象與佛教相關,是很多佛教故事和傳說中的主角,大象又是曆史上身經百戰的“功臣”,象征著榮譽、神聖和尊貴,也是力量的“標尺”,至今仍能在很多手工藝品或軟飲盒、五金器皿上發現它們的身影。在古老的阿努拉德普拉(Anuradhapura)舍利塔下排列著一些石雕象群,這顯示出大象在2000年前便已深受斯裏蘭卡人的尊崇。

康提古城佛牙節(Esala Perahera)一年一度的盛會遊行上也能看到最受尊崇的大象,它們引領遊行隊伍前進,每頭大象的鼻子、身體,甚至耳朵都會進行精致的裝飾,象頸上還會掛上悅耳的鈴鐺,象背上駝著裝有佛牙舍利的銀色匣子,在眾人的簇擁下穿城而行。

大部分工藝品店都有賣皮革包的,斯裏蘭卡有很多水牛黃牛,大多的皮革製品都是用它們的皮做的。在這裏的皮革製品都會印上大象的圖騰,做舊的風格顯得非常複古,大象的圖案非常可愛。獨有的斯裏蘭卡風格,買一個帶回去是非常好的旅行紀念品。

不可錯過的大象糞便工藝品店

斯裏蘭卡除了最重要的錫蘭紅茶一定要買之外,另一樣不可錯過的就是用大象糞便做的紙藝品。除了大象孤兒院,其它地方買不到。一直擅自稱它為大象便便紙,其實應該叫象糞紙(Elephant Dung Paper),工藝品店裏,有著一排大象便便做成的小象模型,是不是很有趣呢?用象糞製成的紙類產品已遠銷日本、歐洲和美國,連一些世界知名政要都用過這些產品。

這家在斯裏蘭卡很著名的造紙廠的名稱注冊為“馬克西莫斯”——亞洲象的學名。如何將大象便便再循環利用,這家公司的經營訣竅是“就地取材”——將象糞變廢為寶,加工處理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紙張。大象的糞便經過特殊處理後,製成的紙張手感細膩,加入了特別的香料,能散發各種不同味道的芳香。成為了最有意義的紀念品。

隨後我又去參觀了後院的作坊,了解了象糞紙的製作流程。原來大象的糞裏含有大量纖維,將這些便便裏的纖維進行加工提煉就能得到製作紙張的原材料。1公斤象糞可造60~66張A4大小的紙張。傳統的做法是將這些紙漿鋪平晾幹,用布瀝幹紙漿裏的水份,再將紙進行陰幹處理,紙張分深色和淺色兩類,吃椰子的大象的糞便用來製作淺色的,以棕櫚枝葉為食物的大象的糞便製成深色的。雖然再循環紙的生產中用了75%的象糞,但由於特殊的製作工藝,使得最終得到的產品不僅沒異味,而且手感十分細膩。

想像一下大象的糞便經過過濾清洗、粉碎打漿、篩漿脫水、壓榨烘幹以及壓光等製作程序後,一張張光亮的象糞紙奇跡般出現,真是太神奇了!大象孤兒院再也不用為打掃不完的象糞發愁了。如今,大象的糞便成了“珍貴的糞便”,甚至人們還開玩笑地說道:“哪裏有糞便哪裏就有錢。”這麼低碳環保又有意義的大象便便變成的紀念品,誰不想收藏一份呢?